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8-29
今年以来,新会区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风貌提升和典型镇村培育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和生态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高位统筹,凝聚攻坚合力
为确保“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节点任务落地,新会区建立健全“区级统筹、镇街主责、部门协同”的三级响应工作机制,通过高频调度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6月9日,新会区召开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三年初见成效”相关措施,部署开展风貌提升攻坚行动,全面打响城乡风貌提升攻坚战。随后,新会区接连召开动员部署会、业务培训会等一系列会议,制定并印发《新会区重要线路、重要区域、重要节点风貌提升及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新会区“百千万工程”风貌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今年6月至9月为“集中攻坚期”,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
环境整治,提速增效显成效
沿着新会辖区内的交通干道缓缓前行,两侧农田、鱼塘边的标准化农护房错落有致,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村道干净整洁,村民正在仔细清扫巷道角落;河道水质碧绿如绸,岸边新栽的垂柳轻拂水面——这一幅清新整洁的景象,正是新会区推进风貌提升的生动写照。
全区“27122”交通主干道(包括2条铁路、7条高速、1条国道段、2条无人机飞行路线、2条重要景观带(新会区自选))和“5+2+2”重要样板路段(涵盖5个样板段风貌提升、2个典型段绿化美化提升、2条重要景观带绿化美化提升)需整治存量农用房326间、畜禽养殖栏舍12间。
7月,整治行动持续发力,全区清理巷道垃圾、杂物杂草和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等1929处(336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97宗(77.42立方米),拆除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67宗,街道瞬间清爽了不少。此外,还整治污水乱排乱放35处,整治卫生厕所管护58处,新建绿美生态小板块38个(1620平方米),完成户厕改造83间,完成率79%。截至8月15日,已完成农用房整治391间,超额完成目标。
攻坚克难,实干举措见真章
2025年全区拆除违法建设面积任务为8万平方米,新会区将任务面积扩大到16万平方米。前5个月已拆除5.57万平方米,腾出的空间拟用于建设停车场、小游园等设施。新会区“三线”整治专班更是马不停蹄,7月完成214处线路整理,曾经杂乱如蜘蛛网的线缆变得整齐有序,城乡空间秩序显著改善。
新会区三江镇更是动真碰硬,扎实推动拆违工作啃下“硬骨头”。通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多方联动,用时2个月高效完成中阳高速沿线36家废品站的环境整治。如今,曾经扎堆的废品站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1100平方米的生态景观带。
聚焦特色,打造靓丽风景线
踏入江珠高速沿线的睦洲镇,便能看到睦洲水闸的全新模样。今年4月,这座历经40多年的水闸完成除险加固升级改造,不仅在防洪、排涝、灌溉等水利功能上大幅提升,其外观还融合了浓郁的水乡风情,白墙黛瓦与碧绿的江水相互映衬,让人眼前一亮,成为高速公路旁的一道靓丽风景。周边新修的绿道上已有不少村民漫步其间,感受微风拂面,欣赏水闸与江景构成的如画风光。
新会区大鳌镇围绕红棉岛生态名片,立足“生态立岛、民生润岛、产业兴岛”理念,对建筑老化、杂草丛生、缺乏管理的红卫码头进行改造,通过对码头建筑进行加固修缮,打造“江景晚风+美食宵夜”的复合场景。白天,这里是凭栏望江的观景台,江风拂面、水天一色;夜晚,烤肉摊的烟火气与柠檬茶的清甜交织,成为吸引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的“网红地标”。
典型引领,乡村提质换新颜
新会区古井镇慈溪村遵照“求古求拙求自然”思路,将百年古校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建筑美学相融合,打造出风格古朴的荷溪星舍民宿。近日,该民宿获评国家级旅游民宿,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新会区沙堆镇沙东村的湿地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在凉亭里聊天下棋。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堆满淤泥的荒地,经过清淤、造景、植绿,如今,日均吸引数百村民前来休闲。
新会区司前镇龙舟湖运动公园更是热闹非凡,拆除违建后新增的绿地成了天然运动场,植入的龙舟文化元素让这里充满活力,“千年古镇”的特色文体空间逐渐成形。
当前,全区上下正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以破竹之势向着高质量完成风貌提升目标任务全力冲刺,力争为“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呈上一份令人惊艳、满含诚意的优异答卷,助力新会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