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各镇 > 罗坑镇政府 > 通知公告
新会区罗坑镇鱼苟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9-03-06








 

1 前言

 


1.1预案编制目的

编制《鱼苟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是为了在水库大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避免或减少损失,提高水库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降低水库风险。

1.2预案编制依据

《鱼苟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1.3预案适用范围

《鱼苟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包括:

1)自然灾害类。如洪水、上游水库大坝溃决、地震、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如因大坝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滑坡、裂缝、渗流破坏而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工程运行调度、工程建设中的事故及管理不当等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库水污染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类。如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

4)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1.4预案编制原则

《鱼苟咀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体现风险管理理念,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损失,特别是生命损失,保障公共安全。

2)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与责任追究制。

3)强调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对水库大坝可能突发事件的深入分析,事先制定减少和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对策。

4)突出可操作性原则,预案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表达,形成书面文件。

5)力求协调一致原则,预案和本地区、本部门其它相关预案相协调。

6)实行动态管理原则,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不断补充完善。

1.5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鱼苟咀水库大坝突发事件按生命损失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以及级(一般),详见表1-1。按社会环境影响分为三级:级(重大)、级(较大)以及级(般),详见表1-2

按生命损失分级标准

1-1

事件严重性(级别)

特别重大(级)

重大(级)

较大(级)

一般(级)

生命损失L(人)

L≥50

50>L≥10

10>L≥3

L<3


按社会环境影响分级标准

1-2

事件严重性(级别)


社会环境类别

特别重大(级)

重大(级)

较大(级)

一般(级)

风险人口(人)

>106

104~106

102~104

<102

城镇

首都、省会、直辖市。

地、县级市府或城区。

乡镇政府所在地。

乡村和散户。

重要设施

国家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和军事设施。

省级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

市级重要交通、输电、油气干线及厂矿企业。

一般性。

文物古迹艺术珍品

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古迹、艺术珍品。

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古迹、艺术珍品。

县级文物古迹、艺术珍品。

河道形态

大江大河改道。

一般河流改道、大江大河遭受严重破坏。

一般河流遭受严重破坏、大江大河遭受一般性破坏。

一般河流遭受一定破坏。

生物及生长栖息地

世界级濒临灭绝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丧失。

稀有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丧失。

较珍贵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丧失。

有一定价值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丧失。

人文景观

世界级人文景观遭破坏。

国家级人文景观遭破坏。

省级人文景观遭破坏。

自然景观遭轻微破坏。

工业污染

剧毒化工厂、核电站、核储库。

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较大规模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一般性化工厂、农药厂和污染源。



2 水库大坝概况


2.1流域和社会经济概况

2.1.1流域概况

鱼苟咀水库位于新会区罗坑镇南联村,水库总集雨面积1.07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6.5m,相应库容38.5m3,校核洪水位17.84m,相应库容57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小()型水库流经牛湾圩镇直出潭江河,属潭江水系。

潭江发源于阳江市的牛围岭山,流经恩平、开平、台山,经水口至我区罗坑升平入境。横贯我区中西部,到双水镇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潭江流域面积6026平方公里,干流长248公里,平均坡降0.45‰,其中新会区境内流域面积909.4平方公里,河长63.7公里,平均坡降0.05‰

2.1.2社会经济概况

罗坑镇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西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万人,外来人口7000余人,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旅港、澳、台乡亲及侨胞4.5万人,是著名侨乡。罗坑镇距新会中心城区12公里,地理环境优越,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台高速公路在镇内设立牛湾立交出口,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与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特区连成一片。

罗坑镇是新会区潭江南岸的中心镇,近几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第一要务,全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出口、三个产业、四个园区,实施富民强镇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65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4.6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2.03亿元。税收收入19296万元,其中国税收入14799万元,地税收入530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97万元。

2.2工程和水文概况

2.2.1水库水文基本情况

鱼苟咀水库位于潭江下游右岸,新会区罗坑镇西南面6公里南联村,中心位于东经112°54,北纬22°25。水库集雨面积1.07平方公里,总库容57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

水库所在地区属珠江三角洲暴雨低区,上游主要是丘陵,土壤以壤土为主,透水性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本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受台风暴雨袭击频繁。库区内没有水文站,无水文、气象实测资料,根据会城气象部门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8℃,历年最高气温36.9℃1980710日),历年最低气温0.1℃1963126日);多年平均相对温度81%;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21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871.4毫米(199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130.2毫米(1977年),历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304毫米;历年最大三天暴雨量为636.7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8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040毫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200毫米。本地区自1953年以来遭受538级以上台风袭击,其中10级以上强台风16次。

鱼苟咀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鱼苟咀水库无进库流量站,无实测洪水资料和水库还原洪水资料,故无法采用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其降雨资料系列不齐全,因此无法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只能按广东省水文图集和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成果,采用新推理公式进行推求设计洪水过程。鱼苟咀水库洪水计算成果为:正常水位为16.5m,相应库容38.5m3,设计洪水位为17.5m,相应库容52m3洪峰流量7.04 m3/s,最大下泄流量11.433/s校核洪水位为17.84m,相应库容为57m3,洪峰流量13.64m3/s,最大下泄流量14.19 m3/s

2.2.2水库大坝工程情况

2.2.2.1工程特性表

鱼苟咀水库工程特性见表2-2

鱼苟咀水库工程特性表

2-2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集雨面积F

Km2

1.07

河长L

Km



比降J


0.037


洪峰流量Qm




校核P=5%

m3/s

7.04


设计P=0.5%

m3/s

13.64


洪水位Zm




校核P=0.5%

m

17.84


设计P=5%

m

17.55


库容Vm




校核P=0.5%

m3

57


设计P=5%

m3

52


正常水位

m

16.5


相应库容

m3

38.5










灌溉死水位

m

13.24


相应库容

m3

7


主坝




型式


均质土坝


坝长

m

170


最大坝高

m

15


坝顶高程

m

20


坝顶宽度

m

5.2


溢洪道




型式


开敞式宽顶堰


堰顶高程

m

16.5


宽度

m

3


输水涵管




型式


浆砌石方型涵


进口底高程

m

13.24


输水涵管尺寸d

m

0.55×0.35


灌区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0.07


设计灌溉流量

m3/s

0.3


总干渠长

Km




2.2.2.2水库工程概况

鱼苟咀水库位于潭江下游右岸,新会区罗坑镇西南面6公里南联村,中心位于东经112°54,北纬22°25。水库集雨面积1.07平方公里,总库容57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

鱼苟咀水库始建于196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水库投入运行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对促进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由于水库在兴建时,受到当时客观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条件差,加上运行时间长,目前土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水工建筑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水库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为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保障水库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鱼苟咀水库被列入1998年度省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需要进行除险加固。20008月完工。鱼苟咀水库库区现有主要水工建筑物包括:

水库现有主坝1座,输水涵管1条,溢洪道1座。

1、主坝: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0米,坝顶长170米,净宽5.2米,最大坝高15米,迎水坡率1:2.5,背水坡率1:2.5

2、输水涵管1条,为浆砌石方型涵,内径0.55×0.35米,长度50米,采用梯形漏斗级涵放水,最大泄洪流量0.3立方米/秒。

3、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16.5米,单孔净宽3米,最大排泄流量17.2立方米/秒。

根据水电部编《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及补充规定和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鱼苟咀水库属等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鱼苟咀水库集雨面积1.07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为16.5米,相应库容38.5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17.5米,相应库容52万立方米,校核水位17.85米,相应库容57万立方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捍卫人口0.02万人,工农业总产值44.69亿元。

2.2.2.3大坝施工质量

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域属珠江三角洲西部河口滨海相地貌,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地层构造复杂,断裂及节理较发育,库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风化花岗岩。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以及《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180万》,鱼苟咀水库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主坝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残积土层。人工填土层为含砂低液限粘土,土质松散;残积土层多属粉土质砂。

2)坝体填筑和坝基处理情况

鱼苟咀水库是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是通过群众运动兴建起来的,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水库建成后曾出现坝体严重渗漏等险情而进行局部维修加固,水库经多年运行,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坝体杂草丛生,内外坝坡流失严重,由于迎水坡严重冲刷,坝坡较陡,坝面宽度公剩1米多,溢洪道严重堵塞。

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鱼苟咀水库于19996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20008月完工,主要加固内容有:

1、主坝内外坡回填土方,迎水坡采用C20砼预制六角块构件护坡,设置迎水坡浆砌石挡土墙,完善坝体各部位排水沟,外坡种植草皮护坡。

2、新建反滤体。

3、回填坝脚鱼塘,清理加宽溢洪道。

3)多年运行情况以及超过正常高水位的运行和历时情况

由于鱼苟咀水库是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是通过群众运动兴建起来的,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水库建成后曾出现坝体渗漏等险情而进行局部维修加固,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鱼苟咀水库于19996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20008月完工。自鱼苟咀水库除险加固后,水库各主要建筑物运行正常,坝体没有出现渗漏、裂缝等现象。

4)、工程运行管理条件

鱼苟咀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后,落实了管理人员,配套完善了水库管理室、水尺、雨量计等管理设施。

根据水利部《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SL298—2004)的要求储备防汛物料。鱼苟咀水库现备有物料数量:块石12立方米、碎石12立方米、中砂12立方米,存放在水库大坝右侧;纤维袋240个,存放在水库管理室。

5)、水库运行及洪水调度方案

1、严格执行新会区三防指挥部下达的防限水位,水库水位超防限水位时,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水位降至防限水位以下。

2、当水库水位在正常水位16.5m以下时,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检查水库各建筑物两次,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汛期每天早上8时向新会区三防指挥部办公室汇报水库水情,工程情况。

3、当水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16.5m时,水库管理人员要24小时轮班,加强对水库各建筑物的检查巡逻,随时掌握工程的状态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作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凡遇台风或特大暴雨,水利所要增派人力,加强值班和对水库各类建筑物的检查,并将情况向罗坑镇政府和区三防指挥部汇报。

4当水库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6.5m时,罗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通知排洪渠沿岸村派人值班,一旦发现排洪渠出现险情,要立即通知群众撤离。

5、当水库水位涨到校核水位17.84m,相应库容157万立方米,相应下泄流量10.03m3/s时,为水库危急状态。如天气继续降雨,水位继续上涨或水库出险,为确保水库安全,尽量减少损失,确定下游人员全部撤退。

2.3水情和工情监测系统概况

鱼苟咀水库设有水位观测。水位站1个,设在主坝上游放水塔室内。

2.4历次病险症状及处置情况

2.4.1发生过的危及大坝安全的工程病险及处理

鱼苟咀水库自建库以来,没有发生过危及大坝安全的工程病险。

2.4.2发生过的大洪水事件以及应对措施

无。

2.4.3历史地震及地质灾害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鱼苟咀水库建库前和建库后,工程所在流域没有发生地震及地质灾害。

3 突发事件分析


3.1工程安全现状分析

1998919日,新会水利局组织专家组对鱼苟咀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通过复核计算,分析讨论及进行现场检查鉴定,评定水库安全类别属二类坝。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保障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东省计划委员会以粤计农[2000]477号文《关于新会市鱼苟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准工程立项,广东省水利厅以粤水基[2000]122号文《关于新会市鱼苟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了鱼苟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鱼苟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19996月开工,20008月完工。目前,水库各建筑物运行正常,暂未发现存在安全隐患。

3.2可能突发事件分析

1、自然灾害类。主要包括洪水、上游水库大坝溃决、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较大。

2、事故灾害类。主要包括因大坝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滑坡、裂缝、渗流破坏而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工程运行调度、工程建设中的事故及管理不当等导致的溃坝或重大险情;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库水污染事件。这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也较大。

3、社会安全事件类。主要包括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这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少。

4、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3.3突发事件的可能后果分析

3.3.1突发溃坝事件后果分析

3.3.1溃坝洪水分析

1、溃坝缺口宽度

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b—溃坝缺口宽度(m);

W—水库总库容(m3);

B—主坝长度(m);

H—坝高(m);

K—经验系数,粘土类取0.65,壤土取1.30

偏安全考虑,溃坝缺口宽度采用主坝长度的一半,即170/2=85m

2、溃口坝址最大流量计算

采用肖克列奇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Qmax坝址最大流量(m3/s);

B——主坝长度(m);

b——溃口宽度(m);

H0——溃坝前上游水深(m);

g——重力加速度(9.8m/s2)。

3、决口处水深

式中:H0——溃坝前上游水深(m);

b——溃口宽度(m);

B——主坝长度(m);

hd——决口处水深(m)。

4、决口处流速

3.3.1.2溃坝洪水淹没范围及严重程度分析

1、溃坝下游1公里处洪水计算

1)流量计算

溃坝坝址处最大流量向下游演进至坝址1公里处(南联村)流程时的最大流量,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QL——距坝址Lm)控制断面溃坝最大流量(m3/s);

W——水库总库容(m3),

Qmax——坝址最大流量(m3/s);

L——控制断面距水库坝址的距离(m),L=1000m

Vmax——特大洪水的最大流速,考虑该河段位于丘陵区,

采用Vmax=2.5m/s

K——经验系数,考虑该河段位于丘陵区,采用K=1.0

2)淹没水深

距坝址1公里处宽为200m,通过试算,得该处水深h出口=1.26m

3)洪水传播时间与流量过程线

溃坝后,溃坝洪水到达罗坑镇南联村的时间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洪水起涨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L——距坝址距离,m

H0——坝上游水深,m

W——可泄库容(可泄总水量),m3

h0——溃坝洪水到达前下游计算断面的平均水深,m,即

与基流Q0相应的平均水深;

K1——系数,等于0.65×10-30.75×10-3,取平均数为

0.70×10-3

t1——洪水起涨时间,s

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计算公式

(约752秒)

式中:K2——系数,等于0.81.2

   hM——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

t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s

3)溃坝下游洪水历时

(约3251秒)

式中:QLM——计算断面处最大流量;

W——下泄总水量。

4)坝址下游1公里处溃坝流速

2、溃坝下游出口(南联村)的洪水计算

1)流量计算

溃坝坝址处最大流量向下游南联村演进至坝址流程时的最大流量,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QL——距坝址Lm)控制断面溃坝最大流量(m3/s);

W——水库总库容(m3);

Qmax——坝址最大流量(m3/s);

L——控制断面距水库坝址的距离(m),L=5000m

Vmax——特大洪水的最大流速,考虑该河段位于丘陵区,

采用Vmax=2.5m/s

K——经验系数,考虑该河段位于丘陵区,采用K=1.0

2)淹没水深

2)出口处水深

鱼苟咀水库溃坝下游出口(南联村)宽1500m,通过试算,得出口处水深h出口=0.1m

3)洪水传播时间与流量过程线

溃坝后,溃坝洪水到达罗坑镇南联村的时间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洪水起涨时间计算公式

(约2729

式中:L——距坝址距离,m

H0——坝上游水深,m

W——可泄库容(可泄总水量),m3

h0——溃坝洪水到达前下游计算断面的平均水深,m,即

与基流Q0相应的平均水深;

K1——系数,等于0.65×10-30.75×10-3,取平均数为

0.70×10-3

t1——洪水起涨时间,s

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计算公式

(约2小时2110秒)

式中:K2——系数,等于0.81.2

   hM——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

t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s

3)溃坝下游洪水历时

(约3618秒)

式中:QLM——计算断面处最大流量;

W——下泄总水量。

4)出口处流速

3、淹没区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旦鱼苟咀水库溃坝,溃坝洪水使水库下游罗坑镇所属南联村委会恙升村、大报村、西园村、大庆村造成严重危害,农田和鱼塘受淹或冲毁,房屋崩塌,灌溉渠道、输电线路、交通道路及桥梁会遭受冲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一旦鱼苟咀水库溃坝,将威胁下游南联村0.02万人的生命安全,工农业总产值约44.69亿元,对社会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3.3.2突发水污染等事件后果分析

一旦鱼苟咀水库受到突发水污染,将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3.4可能突发事件排序

1、洪水;

2、漫顶、滑坡、裂缝、渗流破坏、沉陷等重大险情;

3、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水库水污染事件;

4、地质灾害及地震;

5、溃坝;

6、战争或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社会安全事件类;

7、其他水库大坝突发事件。



4 应急组织体系


4.1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画布 31

区人民政府

 

4.2政府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新会区人民政府为鱼苟咀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其职责包括:确定对应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工作。

4.3水行政主管部门

新会区水利局为鱼苟咀水库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主要领导参加应急指挥机构;协助政府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参与并指导预案的演习;参与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参与应急会商;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

4.4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

新会区水利局为鱼苟咀水库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筹措编制预案的资金;负责预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组织预案的演习;参与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参与应急会商;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等。

4.5水库管理单位

罗坑水利所为鱼苟咀水库管理单位,其职责包括:险情监测、巡视检查、抢险、应急调度、信息报告等;参与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参与应急会商;完成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任务等。

4.6应急指挥机构

为应对鱼苟咀水库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区人民政府成立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罗坑镇防汛指挥机构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具体人员组成如下:

指挥长:由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担任;

副指挥:罗坑镇人民政府镇长

水库技术责任人;

员:罗坑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

罗坑镇镇党政办负责人

罗坑镇农办负责人

罗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罗坑镇交管所负责人

罗坑镇派出所负责人

罗坑镇武装部负责人

罗坑镇民政所负责人

罗坑供电所负责人

罗坑电信支局负责人

总指挥:罗坑镇镇长

副总指挥:罗坑镇分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

员:鱼苟咀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

         罗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鱼苟咀水库工程管理负责人

鱼苟咀水库防汛指挥机构下设3个组:

1、工程技术组:由鱼苟咀水库防汛技术责任人及水利所技术人员

负责。

2、政工组:罗坑镇党政办公室主任负责

3、后勤组:罗坑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负责

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施《应急预案》的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指挥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灾组、后勤组和治安组。

1)综合协调组:组长由罗坑镇人民政府镇长兼任,副组长由罗坑镇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担任。主要职责:协调各组之间的联系,上传下达,及时掌握情况,发布信息,上报情况。

2)抢险救灾组:组长由水库防汛技术负责人兼任,副组长由镇武装部负责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根据水情、雨情以及水库险情,制定水库控制运行方案和抢险措施;组织人力、调动物资投入抢险工作;确保有重大险情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撤离危险区。

3)后勤组:组长由镇党政办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镇农办负责人、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镇供电所负责人、镇电信所负责人、镇交管所负责人兼任。主要职责是:组织抗洪抢险所需物资,根据抢险的需要,协调安排物资,落实抢险队伍等后勤工作,并为抢险提供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与通讯保障。

4)治安组:组长由镇派出所的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负责做好鱼苟咀水库的安全保卫和抢险救灾的安全保卫工作。

4.7专家组

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组成如下:

长:新会区水局分管技术的副局长;

副组长:鱼苟咀水库防汛技术责任人;

员:江门市水局、新会区水局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若干人;

主要职责:根据水情、雨情及险情负责研究制定工程应急抢险处理技术方案和相应的抢险技术措施,为指挥部提供抗洪抢险决策依据。

4.8抢险队伍

鱼苟咀水库的抢险队伍以罗坑镇基层民兵和水库下游村的基层民兵为主体,由镇领导和村委会主任带队。其中罗坑镇南联村委会100。抢险队伍要服从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做好水库抢险工作,执行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任何抢险任务,及时、准确、快速处理险情,尽力避免险情扩大,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要及时为抢险队伍调配足够数量的工程抢险机械设备和工具,确保抢险任务快速顺利完成。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可以通过电话和派通讯人员传递信息等方式通知抢险队伍。

4.9洪水淹没区地方政府与驻地工矿企业单位

在紧急情况下,鱼苟咀水库抢险的交通、卫生、饮食、安全等保障措施由区三防指挥部统一协调和安排。交通、卫生、供水、食品、粮食、公安等部门履行各自职责,确保运输、医疗、防疫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生活必需品的可靠供应和社会稳定。有关突发事件情况宣传的发布权限为区三防指挥部,发布方式有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驻地工矿企业单位有依法参加抢险的义务。


5 预案运行机制


5.1预测与预警

5.1.1突发事件预测系统

水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方式和频次是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通则》(SLJ702—81)的规定并结合鱼苟咀水库的实际情况制定。

1、检查的部位和内容

1)大坝

1)土坝坝身是否有裂缝、沉陷、隆起等现象。

2)坝顶有无裂缝、变形、沉陷、倾斜等情况。

3)迎水坡护坡是否松动、崩塌、风化、垫层流失、架空等现象。

4)背水坡有无塌陷、雨淋坑、冲沟等现象。

5)坝体与两岸接头处、下游坝坡、坝脚一带是否有异常渗漏现象。

6)反滤体及排水沟是否正常运作。

7)坝体及其附近是否有白蚁活动,记录其巢数及位置。

2)溢洪道

1)溢洪道底板、堰面、陡坡、侧墙有无沉陷、位移、裂缝、渗漏。

2)溢洪道泄洪前观察泄洪道是否畅通,各部位是否完好无损;泄洪后应及时检查是否损坏或被淘空。

3)输水涵管

输水涵管管壁有无裂缝、渗漏、错位变形。

4)连通渠

1)连通渠有无堵塞,是否畅通;

2)两侧山坡是否存在塌陷、滑坡隐患。

5)闸门、启闭机

1)闸门结构框架及面板有无变形、裂纹、锈蚀、气蚀、油漆剥落、磨损,闸门有无歪扭、振动、焊缝开裂,支撑活动和螺杆是否变形,止水是否完整,有无老化、漏水。

2)螺杆启闭机运转是否灵活,有无不正常音响和振动,是否灵活可靠,机械转动部分润滑油是否充足。

2、监测、巡查方式和频次

工程险情监测及巡查方式,水库大坝、溢洪道、启闭机室每天巡查一次,当水、雨情有变化时或水库水位即将达到防限水位时,要将巡查频率增加到每天二次,即上午8时,下午4时各一次。

3、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监测处理程序

鱼苟咀水库的监测、巡查人员由鱼苟咀水库管理人员组成。每天的监测、巡查结果要做好记录,如发现险情要及时向罗坑水利所的主要领导报告。由罗坑水利所的主要领导按险情上报制度逐级上报。

5.1.2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对应突发事件分级和溃坝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警级别划分为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级别划分标准见表5-1

预警级别划分标准

5-1

事件严重性(级别)

特别重大(级)

重大(级)

较大(级)

一般(级)

预警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预警级别标识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5.2预案启动

5.2.1预案启动条件

1、直接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并将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损失,发出红色警报,可直接启动预案。

1)遭遇超标准洪水。

2)地震或地质灾害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

3)上游水库溃坝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

4)工程出现重大险情,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

5)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

2、会商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损失较大或一般,发出橙色或以下警报,应在会商后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1)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

2)监测资料明显异常,对大坝安全不利。

3)水情预报可能有超标准洪水。

4)地震或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

5)上游水库溃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

6)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可能造成大坝溃决。

5.2.2预案启动程序

1、直接启动。

1)水库管理单位将水库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严重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信息立即报告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和副指挥。

2)应急指挥机构指挥接到大坝即将溃决的报告后,立即发出启动预案的命令,预案启动。

2、会商启动。

1)当水库大坝出现可能导致大坝溃决险情或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水库管理单位15分钟内报告水库防汛责任人和水库技术责任人,同时报告区三防指挥部和镇政府,区三防指挥立即报告江门市三防指挥部和区政府。

2)区三防指挥部在报告江门市三防指挥部和区政府的同时,根据险情报告,召集相关部门与专家组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3)当会商决定启动预案时,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启动预案的命令,预案启动。

5.3应急处置

5.3.1险情报告、通报

1)工程出现险情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做好书面详细记录险情信息;

2)根据险情信息的严重及紧急程度作出迅速反应,险情接收人员在15分钟内报告镇政府、水库防汛责任人和水库技术责任人和区三防指挥部,同时启动抢险措施。区三防指挥部接获险情信息后,要在15分钟内报告江门市三防指挥部、区政府。并在3小时内按省防总办公室《水利工程险情报送规定》的要求填报一次和提交较详细的书面报告,用传真或电邮方式发出,以后及时续报险情进展、处理情况及结果;

3)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和专家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协调抢险;

4)分析险情形势,按照工程防洪抢险预案的要求,做好抢险人员、车辆、物资的调拨工作,督促落实抢险措施;

5)掌握抢险全过程资料,对险情做好录像或照片记录;

6)险情稳定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个工作日内将出险原因、经过、抗险措施进行总结,并向区、市三防指挥部提交书面抢险工作汇报;

7)向上级三防指挥部门报告紧急险情要记录报告时间、接收人姓名。通知有关领导、部门的内容及领导指示要作记录。

在向上级三防指挥部门填报了《水利工程出险报告表》以后,一般情况下每天要再上报一次和向区、市三防指挥部汇报雨情、水情、(必要时再加密汇报次数),直至险情得以控制、稳定为止。

险情上报、通报的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邮、无线电台等。

5.3.2应急调度

当鱼苟咀水库库区汛期发生暴雨洪水,工程出现险情时,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和专家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管理单位应全开大坝输水涵管闸门泄洪,以使库水位下降,减少水位上升增加坝上游的水压力,以利于开展抢险修复工作。

5.3.3应急抢险

当水库出现险情时,鱼苟咀水库抗洪抢险指挥部根据区三防指挥部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抢险调度方案,指挥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区三防指挥部和江门市三防指挥部。

当水库水位超过正常水位30m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通知排洪渠沿岸村派人值班,一旦发现排洪渠出现险情,要立即通知群众撤离。

当鱼苟咀水库水位在17米以下出现险情时,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及专家组立即赶赴现场,并由区三防指挥部紧急召集镇水利所、镇政府有关人员及区水利局水库应急抢险专家组成员到现场鉴定,针对出现的险情研究技术处理方案,及时组织抢险人员按制定的除险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水文、气象、工程管理人员要对水库坝址、库区的水文、气象、险情24小时值班观测。通知下游作好安全转移的准备。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必须按照水库调洪原则、抢险调度方案、规程和制度,开启输水涵管排水放水。使库水位降低至防限水位以下或安全抢险的水位。

当水库遭遇特大洪水袭击,水库水位超过17米及以上出现险情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立即通知镇政府、水库防汛责任人、水库技术责任人、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及专家组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同时启动抢险措施,开启输水涵管排水放水,使库水位降低至防限水位以下或安全抢险的水位。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区三防指挥部和江门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险情,以便上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部署下游群众迅速安全转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派人员实行24小时巡逻,监测大坝、坝肩、溢洪道等位移、渗漏、运行情况及险情。同时鱼苟咀水库抗洪抢险指挥部的全体人员要集中到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以公安民警、罗坑镇基层民兵和新会区水利局防汛抢险专业队组成的抢险队伍也要及时进驻库区,并迅速按照抗洪抢险指挥部研究确定的应急抢险方案和专家提出的抢险技术措施对险情进行处理。

当水库水位达到设计水位16.50米,水库防汛责任人、水库技术责任人和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必须全部集中在水库管理所,当库区继续降暴雨时,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要立即调派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到现场戒备,当水库水位达到校核水位17.84m时,鱼苟咀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要迅速通知下游居民撤退。

5.3.4应急监测和巡查

当水库遇到突发事件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派员对水库坝址、库区的水文、气象、险情进行24小时值班观测,并实行24小时巡逻,监测大坝、坝肩、溢洪道及电站厂房、设备等位移、扬压力、渗漏、运行情况及险情。

5.3.5人员应急转移

1受威胁区域人员

鱼苟咀水库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受威胁区域有罗坑镇南联村。由罗坑镇政府负责做好风险区内人员及财产转移安置任务,按安全转移路线有序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并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地方转移贵重财物及保管服务,妥善安置临时住宿、饮食、医疗等,确保受威胁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应急转移方案

水库遇到突发事件后威胁区域现有交通状况良好,有公路通达安全转移地点。应急转移方案如下表:

所属村委会

转移人数

抢险队人数

所属自然村

负责人

转移地方

高程(米)

土名

所在位置

北纬

东经

南联

50

30

恙升村

村主任

本村后山

11254

2225

20

南联

50

30

大报村

村主任

本村后山

11254

2225

20

南联

70

30

西园村

村主任

本村后山

11254

2225

20

南联

80

30

大庆村

村主任

本村后山

11254

2225

20


3、人员转移警报的发布条件、形式、权限及送达方式

当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确认大坝可能出险时,立即向区三防指挥部报告,在上级下达人员转移命令后,由区三防指挥部下达转移命令并发布转移警报。转移命令和转移警报由区三防指挥部用电话或移动电话通知罗坑镇政府,镇政府立即用电话通知村委会和派出通讯员赴各村落向有关负责人通报险情,并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4、组织和实施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安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责任部门为镇政府和所属村的村委会;具体责任人为三防指挥部指挥长,镇政府和所属村的主要领导。

5、人员转移后的警戒措施和责任部门

人员和财产转移后,要及时划分临时警戒区,立即部署和组织当地民兵、治安保卫人员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治安保卫巡逻工作,维护好水库及下游受威胁区域的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具体责任部门是罗坑镇人民武装部,公安部门和单位的保卫部门。

5.3.6临时安置

当发生突发事件,应急转移人员需临时安置时,各相关责任部门要保障转移人员的居住、生活、卫生、医疗、交通、通信、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保证受灾群众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当地政府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3、交通部门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的调配;负责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确保安置区与外界交通畅通。

4、通信、供电部门负责安置区的临时通信、供电需要。

5、教育部门负责组织灾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5.4应急结束

 1、当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时,应急指挥机构可宣布结束应急期。

2、依照有关应急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应急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3、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机构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5善后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时,区人民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1、救灾

1)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受灾群众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3)当地政府将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2、应急物料补充

针对当年应急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备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3、水毁工程修复

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4、灾后重建

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评价

水库应急指挥机构要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5.6调查与评估

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水库应急指挥机构要对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必要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5.7信息发布

5.7.1信息发布原则

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  范措施等,并根据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5.7.2信息发布授权

当水库遇到突发事件,水库应急指挥机构将按有关规定授权发言人发布有关信息。

5.7.3信息发布形式

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6 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

鱼苟咀水库的应急队伍以罗坑镇基层民兵和水库下游村的基层民兵为主体,由镇领导和村委会主任带队。其中南联村100人。抢险队伍要服从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做好水库抢险工作,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任何抢险任务,及时、准备、快速处理险情,尽量避免险情扩大,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水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要及时为抢险队伍调配足够数量的工程抢险机械设备和工具,确保抢险任务快速顺利完成。当水库出现险情时,应急指挥部可以通过电话和派通讯人员传递信息等方式通知抢险队伍。

6.2应急费用

处置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费用,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6.3应急物资

鱼苟咀水库根据水利部《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SL298—2004)的要求储备防汛物料。鱼苟咀水库现备有物料数量:块石12立方米、碎石12立方米、中砂12立方米,存放在水库大坝坝肩两侧;纤维袋240个,存放在水库管理室。防汛物料使用防汛汽车运送,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6.4紧急救援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属地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

2三防指挥部抗洪抢险单位、抗洪抢险专业队伍制定管辖范围防洪抢险装备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落实责任,及时补充、更换,确保防洪抢险装备的数量、质量。

3三防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为常规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单位,各种类防汛物料堆放布置合理;冲锋舟等搜救设备由武装部、公安局相关部门提供。

6.5基本生活、医疗及防疫

民政部门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6.6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运输,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的调配;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

6.7治案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突发事件影响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应急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6.8通信

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对讲机等传送。当遇到程控电话通讯中断或移动电话信号不通畅,使抗洪抢险工作与上下级之间的通讯联络无法进行时,必须即时用无线对讲机与区三防指挥间联系,并派出通讯员专人用汽车或摩托车进行人工传送,确保通讯通畅。

7 宣传、培训与演练(习)

7.1宣传

1汛情、工情、灾情及防洪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由三防指挥部负责同志审批后,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当发生暴雨山洪时,由三防指挥部统一发布汛情通报,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参与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3各级新闻媒体单位加强防洪抢险、避险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

4教育部门将防洪抢险、避险逃生等常识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

7.2培训

1、按分级负责原则,三防指挥部分别组织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防洪抢险骨干人员的培训。

2、部队及民兵预备役部队要加强抗洪抢险培训;三防指挥机构和部门给予支持与协作。

7.3演练(习)

1、三防指挥机构根据实际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演习内容主要针对洪水常发生的险情和常用的查险、探险、抢险的方法进行。

8 附表附图


1、水库及其下游重要防洪工程和重要保护目标位置图;

2、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3、大坝典型纵、横断面图、主要建筑物剖面图;

4、水库工程特性表;

5、水位、泄量、下游河段安全泄量、相应洪水频率和水位图表;

6、淹没风险图;

7、险情记录与报告表;

8、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情况及发布图表;

9、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框图表;

10、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伍通讯联络图;

11、应急保障系统结构关系框图;

12、历次安全鉴定报告书;

13、水库各频率雨量表。








附件1:水库及其下游重要防洪工程和重要保护目标位置图






















附件2: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附件3:大坝典型纵、横断面图、主要建筑物剖面图






















附件4:水库工程特性表

水库工程特性表

高程系统:珠基高程

水库名称

鱼苟咀水库



坝型

均质土坝

建设地点

新会罗坑

坝顶高程(m)

20

所在河流

潭江

最大坝高(m)

15

流域面积(km2)

1.07

坝项长度(m)

170

管理单位名称

罗坑水利所

坝项宽度(m)

5.2

主管单位名称

新会水利局

坝基地质


竣工日期

1962.2.1

坝基防渗措施


工程等别

防浪墙顶高程(m)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计烈度

6


坝型

无副坝

多年平均降水量

1850mm

坝顶高程


洪水标准(%)

5

坝项长度(m)


洪峰流量(m3/s)

8

坝项宽度(m)


3日洪量(m3)

24

型式

开敞式

洪水标准(%)

0.5

堰顶高程(m)

16.5

洪峰流量(m3/s)

9.5

堰顶净宽(m)

3

3日洪量(m3)

28.5

闸门形式

无闸门

水库调节特性

多年调节

闸门尺寸


校核洪水位(m)

17.84

最大泄量(m3/s)

17.2

设计洪水位(m)

17.5

消能型式

正常畜水位(m)

16.5

启闭设备

汛限消水位(m)

16.5

型式

无非常溢洪道

死水位(m)

13.24

堰顶高程(m)


总库容(m3)

570000

堰顶净宽(m)


调洪库容(m3)

185000

最大泄量(m3/s)


兴利库容(m3)

315000

消能型式


死库容(m3)

70000

其它泄

洪设施

放水涵管

最大流量(m3/s)

0.3

历史最高库水位(m)及发生日期

17.5

1993.9.26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m3/s)及发生日期


备注



历史最大出库流量(m3/s)及发生日期

15.7

1993.9.26


附件5水位、泄量、下游河段安全泄量、相应洪水频率和水位图表


1、水位~泄量表

Zm

15.5

16.5

17.5

18.5

19.5


Qm3/s

0

0

10.03

37.11

83.82


2、水位~下游河段安全泄量表

Zm

16.79

17.04

17.29

17.54

17.79

18.04

18.29

18.54

Qm3/s

2.0

6.8

13.7

22.56

33.1

45.2

58.6

73.3

3、相应洪水频率和水位表

频率P%

水位Zmm

库容Vmm3

5

17.5

52

0.5

17.84

57















附件6:淹没风险图

附件7:险情记录与报告表

水库险情及抢险情况报告表


工情

险情

灾情

抢险措施

备注

设计

标准

现行

标准

出险

部位

出险

时间

处理

情况

险情可能

造成的影响

可能造

成损失

技术

措施

抢险

物资

抢险队伍

部队

地方

水库大坝













泄水建筑物













输水建筑物













下游堤防













其它













水情

水库水位(m)

蓄水量(m3)

入库流量(m3/s)

出库流量(m3/s)

备注

出险时水情













最新水情


























填报时间: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人:              填报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附件8: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情况及发布图表


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情况表

物资名称

单位

数量

储放地点

备注

块石

m3

12

大坝坝肩两侧


碎石

m3

12

大坝坝肩两侧


中砂

m3

12

大坝坝肩两侧


纤维袋

240

水库管理室
















附件9: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框图


直线 126会区三防指挥部


直线 134急指挥部

直线 135直线 136

直线 128直线 130直线 131直线 132直线 133


画布 111

专家组

综合协调组

抢险救灾组


 

 






附件10: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伍通讯联络图


直线 186会区三防指挥部


直线 185急指挥部

直线 181直线 187

直线 175直线 176直线 177直线 178直线 179


画布 169

专家组

综合协调组

抢险救灾组

直线 188 直线 190 直线 191 直线 192 直线 194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附件11:应急保障系统结构关系框图


直线 154会区人民政府



直线 155直线 156直线 157直线 159


画布 149

区三防指挥部

罗坑镇人民政府



 

 







附件12:历次安全鉴定报告书

附件13:水库各频率雨量表

新会区各频率雨量表

频率

P%

重现期

(年)

一般地区

古兜

10分钟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72小时

10分钟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72小时

10

10

30.72

75.65

159.90

255.84

341.04


84.41

241.89

389.36

595.09

5

20

34.79

86.01

188.20

301.12

404.25


94.26

281.74

463.08

737.33

3.33

30

36.70

88.38

215.25

343.44

457.95


101.17

310.42

516.63

842.58

2

50

39.35

94.91

236.25

380.70

509.07


106.50

332.89

558.78

926.29

0.5

200

47.26

117.94

279.00

446.40

609.00


124.00

407.93

701.06

1213.70

0.2

500

52.12

130.30

314.00

502.40

686.70


135.10

456.58

794.09

1404.40

0.1

1000

53.75

156.72

370.26

697.67

920.14


143.32

493.00

864.04

1548.79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