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6-12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总结了各地在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街区和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打造“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成功入选,侨乡再添“国字号”殊荣!
那么 这座四面环海的疍家渔村 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儿童友好秘密? 它又是如何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宝藏岛呢? 下面,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2023年5月,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睦洲镇启动“石板沙村宝藏岛•一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建设项目。凭借“儿童友好+自然教育+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在岛内设立儿童成长基地,将岛内自然空间转化为“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通过生态改造、课程研发与文旅融合,将整片乡土化为鲜活课本,开辟自然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先行路径。 化废为宝:小岛变课堂 乘船摆渡、翠绿红树林、自然农耕......这原始的乡土景观是石板沙村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下,这里精准定位为儿童自然教育基地,致力于将大自然还给孩子。通过将土壤改良后的小农场化身为“田间实验室”,废弃旧屋与竹林小苑成为自然课室,村道墙绘展现疍家文化,以及配套渡口码头、疍家文化馆、儿童运动公园等设施,打造为孩子们最独特的校外活动场所。 课程创新:让孩子在自然教育中快乐成长 学校独创“小岛生活家”系列课程,涵盖“在地文化探索”“科技智慧农耕”“自然美育”等七大主题,自项目开展以来,举办“夏日探蚬家”“种子的力量”等主题活动超150场次,吸引港澳、深圳、东莞、中山及周边地区近2万人次参与。孩子们在稻田里学农耕、在草地里观虫、在栈道上观鸟、在市集里体验疍家民俗,通过“体验式跨学科”教学,实现自然教育与成长体验的深度融合。 链式效应: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自然教育的落地催生连锁效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携陶艺馆入驻,江门市中国画学会设写生基地,多家民宿、餐饮品牌相继扎根。2024年,石板沙村集体收入达1370万元,旅游消费破1500万元,接待游客约54万人次,创2019年来最高。昔日的“小岛”已华丽转身为集教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宝藏之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实践! “把自然还给孩子,把乡村变成课堂”——这座“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正以独特的疍家文化为底色,通过“低投入撬动大效益”的模式,书写着儿童友好、生态可持续、产业旺起来的乡村振兴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