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我镇积极响应新会区委号召,从9月起将大环村与梅阁村开始定为农村积分管理项目的第二批试点村,进一步推动村民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
软约束化作硬抓手,基层治理从“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积分兑换让大家在参与村务中得到了实惠,目前我们在新塘、庵龙和坑仁三个片进行试点,各个片都有我们的带头人,也吸引了很多村民来参加呢。”说起在村内新试行的农村积分管理项目,梅阁村党委书记蒋炎韶赞不绝口。结合当前人口普查,梅阁村成立由人口普查员、积分采集员组成的入户走访组,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同时,更好地把积分管理宣传到每家每户;同时将积分管理工作融入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对协助村干部进行走访入户摸排等志愿工作的村民予以积分,对积极响应人口普查并主动上门登记的村民予以积分的方式,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梅阁村积分管理将日常工作的配合度转化为具体分值,推动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不断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也进一步将新任“两委”干部的形象在村民心中树立起来,融洽了党群之间的关系。
农村积分一视同仁,外来人口变“新村民”
近年来,随着沙堆工业立镇思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来到我镇务工、经商、生活,截至目前,我镇常住人口4.3万人、流动人口近万人,其中梅阁村的外来人口占较大比例。为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本地化,本次农村积分管理将户籍不在本村但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人员均纳入管理范围,与村民进行平等化管理。重点发动流动人口参与并进行积分兑换,使其树立“本村人”意识,由潜在不稳定因素成为平安梅阁建设者。进一步消除与本地村民膈膜,加快融入速度。同时还减轻村内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阻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
积分管理均等化,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难题,进一步稳定了镇上企业员工队伍,激发了流动人口参与农村建设、环境治理等事务的热情,增强了农村凝聚力。
由命令转为引导,农村事务管理更高效
大环村按照“什么陋习严重就针对什么、什么标准可行就细化什么”的原则,重点在村内的积分管理细则中加上了村内道路车辆停放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赋分与扣分细则,在逐步细化的制度中,“小积分”涵盖着乡村振兴多项内容,成为乡村治理的“大账本”。
本月5日,大环村进行了试点以来的第一次积分兑换仪式,“真没想到,搞好了自家的卫生,不但自己和家人生活环境改善了,还能兑换礼品。”活动现场,拿到礼品的陈姨高兴地说道。
“9月底开始推行的时候,很多村民不理解也不相信只要多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或者做好自家门前三包就能获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大环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翔说,为了打消群众疑虑,大环村“两委”干部从村内党员发动起,带动他们参加人居环境整治,整理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并让党员从动员自家亲戚做起,从而逐步动员周边村民。通过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少成多,让全村171名村民参与进来,形成一股改变村容村貌的强大力量。
随着农村积分管理的不断推广,使得人口普查、房地一体化等日常工作也日益变得有热度、有温度,我镇各试点村积极探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进一步让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