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村结合智慧网格,深入开展困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关爱帮扶措施,切实将党对困难党员的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数据网格”,构建动态管理机制
根据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大环村党总支部搭建“一网格一台账”党员信息网格化动态管理数据库,推动迅速做好开展困难党员走访摸排工作。
坚持“底数清”,按照上级方案要求,大环村根据全村智慧网格划分,组建了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摸排工作队,对全村52名党员进行深入摸底,统筹建立困难党员动态信息库,详细记录各个网格困难党员基本情况,困难原因,家庭状况,享受帮扶政策等信息。
严把“入库关”,入库前,由村各网格党组织核实、镇党建部门核查认定,并根据工作需要征求公共服务办等部门意见,动态管理,层层把好困难党员“入库关”,做到困难党员应入尽入,应帮尽帮,目前大环村入库党员从5名增加到7名。
二、搭建“智慧平台”,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搭建沙堆镇党员分类管理小程序,精细化推动困难党员网格化帮扶工作。
赋能党员教育,结合党员分类管理小程序,全力打造红色网格服务员,开展内容多样、针对性强的“组团式”“订单式”服务活动,由困难党员上平台发布“红色订单”,网格员、无职党员认领并“专递”,今年强降雨侵袭期间,大环村困难党员通过平台发布用餐需求和清理倒灌积水需求,网格员、无职党员迅速行动,及时接单并组成红色志愿队上门服务,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时效性。
赋能支部建设。通过党建平台系统实现覆盖全面、信息精准的全镇党员动态管理,链接政务服务功能和大数据管理,实现党员群众诉求信息收集“全天候”,为网格党员、专职网格长考评提供有效依据,以“互联网+网格”新模式,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党的政策和服务“一键直达”。
三、建立“结对清单”,提高精细管理水平
优化联动机制。全面细化困难党员建立网格结对清单,组建“1+4+n”的结对联系服务群众团队(1即1名驻村领导为组团召集人,4即1个结对部门、1名驻村干部、1名“两委”干部、1名网格员,n即无职党员、退役军人、团员志愿者、社工等),创新开展网格化结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一改前期单个联系、单兵作战的局面。
强化作用发挥。结合“四学习一必访”工作,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家庭状况等,将“暖心屋”援建、“微心愿”点亮、申请农村特种病困难老党员补助等党内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带到他们身边,逐步形成优势叠加、资源互补、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对他们进行及时帮扶,对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报镇委协助解决,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
二、丰富“帮扶日志”,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困难党员服务措施,每项帮扶措施跟踪落实,积极构建起困难党员“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有人访”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实施“温情式”举措。将困难党员服务工作列入到网格工作具体清单,网格长、网格员经常性开展“问实情,解决生活燃眉之急”、“问政策,解决政策落实问题”、“问民需,解决困难党员子女上学就业和老人就医等问题”等举措,积极利用腊八、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为困难党员家中,为开展“入户送粥”“新春送福”“寒冬送被”等行动,进一步夯实党群连心桥。
落实“灵活式”举措。组建网格红色送学送教小分队,通过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送教入心”线下教育活动,将一些必读书籍和学习资料及时送到老弱病残及困难党员手中,线上党员分类管理小程序开通按需“点单”功能,微信群及时转发学习清单链接和“微课堂”,充分引导党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学、随地学,着力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蹚出了一条破解党员学习教育管理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