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市委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全力深化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三江镇聚焦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识才、留才、用才、管才上持续发力,破解村级后备干部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等问题,填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空白页”,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汇引四海贤能,实现“最大”储备 农村工作内容繁杂琐碎,每当遇上时间急、任务重、难度大的重点工作,24小时连轴转更是常态。对此,三江镇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把愿意为农村发展作贡献的能人志士“引进来”,建设村级年轻力量“蓄水池”。由镇党建办牵头成立调研小组,以征求全体“两委”干部意见、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先后开展摸底调研5轮,梳理形成各村(社区)“两委”干部人员构成及具体分工台账,综合分析各村(社区)急缺紧需人员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动态式分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后备干部,始终确保人员配备充足、村级力量补充及时。 截至目前,各村(社区)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31.6岁,其中,退役军人7人,企业务工人员25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最足”干劲 受工资福利、晋升空间等条件制约,提出辞职或产生辞职想法的后备干部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三江镇强化各要素保障,用最有力的、最实在的举措把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后备干部真真正正“留下来”。 一方面,落实经费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按照镇村8:2比例按月按时发放后备干部薪酬补贴,并参照《三江镇完善村(社区、场)干部社会保险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为后备干部办理社保缴纳。此外,结合当年的重点工作,制定各村(社区、场)考核工作方案,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的绩效薪酬。 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培训,打牢长远根基。先后制定了《三江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方案》、《关于三江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依托镇委党校开设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专题课程,鼓励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班,促使后备干部成长成才、独当一面。截至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班6场,参训人数达280人次,参加学历提升班11人,已取得相应学历学位2人。 坚持一线锤炼,培育“最优”干部 不安排具体工作、不直接参与村内各项事务,长期“搁置”后备干部,就会形成了备而不用、备而无用的局面。对此,三江镇坚持“实战练兵”,引导各村(社区)安排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后备干部进行“顶岗锻炼”,为后备干部提供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比如,九子沙村安排后备干部梁敏祥负责团村委工作,梁敏祥主动带头参与村内各项重点工作,积极组织村内青年开展“青年大学习”、志愿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切实发挥了共青团服务引导作用。梁敏祥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党组织及群众的一致认可,2021年8月被党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又比如,洋美村后备干部陈嘉欣负责农护房整治清拆资料整理工作,率先完成了洋美村辖内主干道两侧农护房整治清拆的有关数据整理,农护房的权属人、位置、结构、面积等各项数据真实、准确、齐全,为洋美村高质量完成农护房整治清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加速“新陈代谢”,确保“最强”选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约束方能成才。三江镇坚持在“管”中“育”,在“用”中“管”,实行村级后备干部全程纪实机制,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的原则,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对后备干部的基本信息、学习教育、个人奖惩等情况进行全程纪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时,由镇党建办牵头,采用不定期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现实表现情况,结合年度测评结果以及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党组织不认可、群众不满意、考评不理想的后备干部予以辞退,落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择优汰劣、有进有出,加速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新陈代谢”。 下一步,三江镇将继续因地制宜,广开思路,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不断探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把一支政治过硬、担当作为、廉洁奉公、甘于奉献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起来、用起来,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