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镇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目标要求,通过搭建镇村合作、村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镇村资源要素,在本镇大力实施 “富民工坊”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党建引领,全方位推进富民工坊建设 一是强化指导统筹推进。镇党建办组织召开富民工坊建设推进会,指导各村摸排辖区富余劳动力状况、闲置房屋、产业特色等,建立辖区产业资源、富余劳动力“两张清单”,为“富民工坊”建设打好基础;排摸富余劳动力678人,并立足本村特色,结合本地产业和富余劳动力、富余农产品实际,积极探索“工坊+村组合作”等各类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富民工坊”共同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企业和村民的供需要求。 二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制定《三江镇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富民工坊”建设的工作方案》,强化深吕村的经验模式进行宣传推广,让富民工坊建设在三江镇遍地开花。截至目前,三江镇15条行政村共摸排出34家有意向结对的企业,并已完成第一批22家富民工坊的挂牌,富民工坊提供的工作类型包括柑普茶加工类24家、养殖类2家、自产自销摊位类1家、普通手工加工类7家。 链接资源,广思路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三江镇积极探索构建“党政搭台、产业引路、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共富模式,聚焦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常住人群与闲置劳动力等,围绕陈皮加工、水产养殖技术、电商、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村内优势产业,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延伸到农村农户,推动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破解群众劳动增收、村集体增富、企业生产增效等问题,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推动村强、实现民富的共同发展之路。 例如,深吕村党委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富余劳动力等实际,与江门市新会区益天汇茶业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区和茗陈皮茶业有限公司2间本地柑普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分别选址成立深吕村“富民工坊”(柑普加工)、深吕村“富民工坊”(陈皮加工),设有采摘、包装等各类就业岗位16个,形成以深吕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点的“20分钟灵活就业圈”。据统计,深吕村“富民工坊”成立以来,累计吸纳就业212人,占深吕村富余劳动力的46.7%,平均每人每日增收至少120元,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 因地制宜,多渠道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三江镇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各村从项目引进、选址建设等各个环节助推共富工坊建设,把各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党建引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实现农村与产业精准对接匹配。例如,九子沙村党委一方面利用九子沙村农贸市场是村委会的资产资源优势,在市场内的流动摊位区域,挂牌成立“九子沙村富民工坊(自产自销摊位)”,每天能同时提供20个摊位免费给村内村民卖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九子沙村党委发挥地熟、人熟优势,打破信息壁垒,对全村有自己种的“富余农产品”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并根据村民各自种植的蔬菜上市时间对自产自销摊位进行合理分配,把平时村民卖自家种养的农产品的销售模式由“游击销售”到进市场“正规销售”,实现了村民销售由“单兵作战”向“群狼作战”的转变,彻底解决了九子沙村民“自家农产品无处卖”的后顾之忧。 九子沙村自产自销摊位村民梁姨高兴地说:“我平时利用自家的边角地种了一些蔬菜,以前都是拿出去礼乐或者睦洲的市场摆地摊销售,很不方便,现在九子沙市场有了这个自产自销摊位的富民工坊,让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可以销售,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