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江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少”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服务项目,文化惠民守护老少精神家园,不断提升“一老一少”安全感、幸福感和参与度。老少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为此,三江镇以完善“1+6+N”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契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公益创投机构为平台,多渠道引导辖区“一老一少”群体逐步融入群防群治,在老少群体需求对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综治平安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社会更和谐。
组队伍搭平台,无缝对接各类需求
三江镇以公益创投机构为平台,针对“中学生”组建“微尘”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针对老年人群体组建“乐龄”长者志愿服务队、针对退役军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组建战友服务队。搭建“政府职能部门-志愿服务队-综治网格队伍、治保员、住宅小区物业、保安队长、企事业单位保卫人员等群防群治末梢队伍-群众”的服务网络,以各志愿服务队为桥梁,精准对接长者(包括60岁以上退伍军人)居家照顾、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困难帮扶等方面的需求;对接青少年基本生活保障、兴趣发展、志愿陪伴、亲情帮扶、文化活动、心理咨询、社会融入等多方面需求,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特色项目服务,筑起长者“乐巢”,撑起青少年“保护伞”。
10月16日上午,“乐龄”服务队62岁的梁伯坐在榕树下,用手机操作着“邑码解纷”群众诉求服务系统,透过界面,看到梁伯曾先后录入关于长者居家安全、家庭照料、心理安抚等方面的诉求,其中事件最快办结时间是1个小时内。服务队充分发挥“需求前哨”及“沟通桥梁”作用,开启了长者需求与职能部门无缝对接的“快速通道”,让服务更直接、更高效。
调纠纷讲法治,主动化解内部矛盾
各职能部门通过教育培训、联动参与等方式,让各服务队熟练掌握为民服务政策的基本内容、办理流程,以及风险隐患防范注意事项等,不断提升服务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风险隐患预警能力。今年以来,各服务队共排查上报各类弱信号36条,100%按时办结。其中,战友服务队通过“政策宣讲、法治普及、思想疏导、活动参与、感情联系”等暖心服务,充分发挥“矛盾纠纷缓冲带”作用,实现退役军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我患有糖尿病,暂无收入来源,家里还有年迈父母照顾……,赶紧帮我申请‘解三难’资金吧”,退伍老兵黄伯焦急地向社工说到。可是根据政策,黄伯还不符合相关申补条件,社工多次解释都无法得到理解。诉求人反复投诉,情绪越来越激动。为了缓解诉求人情绪,社工将情况转告了战友服务队队长,经过队长及其他队员的耐心引导,诉求人理解了政策要求,并表示应该让更困难的其他战友申请解三难帮扶救助。
为加强诉源治理,减少同类问题发生,战友服务队主动作为,聚焦“解三难”政策普及不够、办理程序复杂”等问题,与社工、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座谈交流,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问题”的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同类信访投诉减少了63%,战友服务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深调研广宣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阿姨、叔叔,你知道哪些诈骗手段,你们知道平安建设是什么吗……”,周末,一群身着义工服的中学生穿梭在大街小巷,入户调查了解“平安建设及反诈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率”,他们一边发放平安建设及反诈宣传单,熟练解读宣传单的重点内容;一边询问问题,并引导受访者积极参与反诈及平安建设。走访结束后,“微尘”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协同社工针对调查情况进行座谈分析,并针对宣传薄弱环节,提出优化措施,比如以“微尘志愿服务队-中学生-家庭成员”,通过各节点“组队包干、口口相传”,不断提高平安宣传覆盖面。
另外,“乐龄”志愿服务队针对“九子沙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需求”及“ 九子沙村交通安全问题”开展调研,通过村民议事平台,向村委会及小组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其中“由于深吕入口处并未设立明显的交通标志和管控措施,导致外来车辆在进入九子沙村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引和管控”的意见得到采用,相关职能部门已着手跟进落实。
各“老少”志愿服务队既当需求对接的服务员,又当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还当平安建设的宣传员及社会治理的调研员,身兼“四员”共奏群防群治平安交响曲。
接下来,三江镇将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继续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群团组织、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及社会综合治理,通过畅通参与渠道,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激发内在自治动力,形成全民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