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7-16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近日,广州美术学院“司前造物”突击队深入司前镇,开展了一场融合产业探索、文化溯源与青春智慧的实践活动,为这座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注入创新活力。
01
工业骨骼淬炼创意新火种
突击队首站便扎进司前镇的产业心脏——五金不锈钢产业展厅与谊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展厅内历久弥新的产品见证着产业发展的坚实足迹,而谊达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则传递着当下蓬勃的脉动。队员们敏锐捕捉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目光聚焦于“工业+文化”的融合路径。他们大胆构思,提出以不锈钢这一“工业骨骼”为载体,巧妙嫁接司前独特的非遗文化元素与地域符号,孕育出“温蛋IP”“咖啡壶”“龙舟碗”等充满想象力与情感温度的文创概念。这些构思,旨在让“冰冷”的金属焕发出承载乡愁、讲述故事的温暖光芒,为传统制造业开辟一条文化赋能的价值跃升新通道。
02
文脉薪火焕发乡村新容颜
从轰鸣的车间转向宁静的村落,突击队在白庙村的松山炮楼—松山战斗旧址厚重的砖石间触摸历史的铿锵脉搏。这座矗立的抗战遗址,无声诉说着司前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图腾,为青年学子注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随后移步天等村和园,一幅“百千万工程”精心绘就的乡村新画卷在眼前舒展,古韵盎然的建筑群、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文旅业态,生动诠释了生态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鲜活实践。这场红色基因传承与绿色生态蝶变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司前文化根脉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用艺术设计语言激活乡村潜能、助力美丽新生的强烈使命感。
03
青春建言共绘融合新蓝图
实践活动在座谈会中迎来思想碰撞的高潮。突击队员们系统梳理了调研所获,围绕“以文化铸魂、为产业赋能”的核心主题踊跃建言。突击队员们认为,司前镇的振兴密码在于深度开掘本土丰厚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与五金不锈钢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三者有机融合、共生共荣。司前镇副镇长陈健玲对广美学子敏锐的洞察力与澎湃的创造力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期待“司前造物”团队能真正将文化之“魂”注入产业之“体”,设计出兼具市场潜力与文化魅力的精品,让司前制造在传承与创新中闪耀独特光芒,成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范本。
当青春的脚步丈量司前沃土,当设计的思维点亮传统薪火,一场由青年力量主导的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践正蓬勃展开。“司前造物”突击队以其敏锐的触角与创新的笔触,在历史文脉与当代产业的交汇处奋力书写崭新篇章,为司前镇高质量发展蓝图增添了青春血液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