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小城镇扩容提质步伐,推动双水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示范带动为突破口
带动农民群众“富”起来
我镇通过深挖各村特色和优势资源,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全年投入超2000万元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村,为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提供样本。
田心村依托传承百年的腊味美食和田心牛肉美食品牌,每年接待前来品尝牛肉美食游客超过40万人次,荣获“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成为双水美食文化特色村。
龙脊村积极发动外出乡贤开发建设乡村游项目,投资2亿元的巴贝高亲子旅游项目已正式动工,将亲子、农业、艺术、教育等融入乡村游,走出一条由外出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邦龙村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广泛搜集历史资源,筹备建设集党性教育、革命精神传承、科普知识于一体的夏北浩精神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豪山村、沙蓢村、塘河村打通联通三村的便民通道,将张将军家庙、格桑花海、天亭圩、沙蓢公园等名胜景点串珠成链,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2020年我镇获得“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荣誉称号。
以产业振兴为主基调
力促农村产业“旺”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镇坚持多点位发力,打好特色牌和“组合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村产业,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做大做强新会陈皮、小冈香等特色产业。引进和越生物科技、新会陈皮产业城、陈皮人家等3个投资超亿元的新会陈皮深加工项目,并配套建设新会柑肉无害化处理项目,将“小陈皮”做成“大产业”,目前新会陈皮产业城已建成封顶。小冈香业也不断做大做强,冈州香业成为小冈香首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次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实体”方式举办第五届中国(新会)香文化博览会,累计1340万人次关注云上香博会,小冈香文化刷爆朋友圈,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围绕双水黄皮果蔗等优势特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持续为农民增收发力。
以组织振兴为发力点
推动基层党建“强”起来
我镇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创新基层党建“领航360”工程,依托双水镇委党校构筑人才高地、大抓农村党组织、建强战斗堡垒,《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多次聚焦双水党建工作成效。2020年,我镇以优异成绩获评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蓢头村等7个村获评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以双水镇委党校为基地开展全镇乡村振兴干部“百日大练兵”,推出“领头雁”专项培训计划等一系列课程,打造“双水党校模式”助力“头雁”工程,经验做法入选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委改革办等联合推出的2020年广东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
蓢头村创新推出五彩工作法,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式和党员网格化管理,跑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打造成为江门市农村积分制管理试点村,以总成绩排名全市第四的优异成绩荣获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试点二等奖,成为双水基层党建特色村。
桥美村落实“双统筹”工作,党员干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冲锋在前,主动为村民筹集口罩,强化党员服务,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选为“一线战例”。
沙蓢村依托乡村管理“积分制”,通过积分奖励方式引导村民整治环境、融入基层治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使村庄从“脏乱差”到“白净美”转变,激活村级管理“一池春水”,将“小积分”积聚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力量”。
与此同时,我镇还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力度,精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产品电商人才,支持专家学者、退休干部、致富能人等下乡服务,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为乡村振兴“蓄”人才。
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
推动扩容提质“快”起来
我镇切实增强城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以镇带村”城乡融合、一体发展。2020年投入财政资金约4618.7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198项,城镇扩容竣工面积达56767平方米,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
扩容增量方面,云星·钱隆世家苑、海涛明轩、阳光新城等房地产项目先后建成,江林公寓投入使用,全镇房地产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双水圩康宁街“白改黑”、亿利广场和振兴公园绿化、24小时图书馆升级改造等工程相继完工,镇公共服务中心、梁凤仪文学馆、小冈圩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城镇生活环境和圩镇面貌实现全面提升。
提质增量方面,完成双水镇委党校加装电梯和功能室升级改造,并在双水镇委党校周边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设镇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长廊、党建公园,以红色党建文化圈提升双水圩镇品质。动工建设新会二中宿舍楼,建成沙路、桥美2间长者食堂,完善双水镇中心卫生院与新会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小水电和陈皮仓储等扶贫项目,让全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打造副中心为新起点
推进交通道路“畅”起来
我镇全力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一主一副”交通双中心工作部署,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通车为契机,积极构建“两纵三横”的“大交通”格局。
打通交通“大动脉”。中开高速双水段建成通车,江门大道梅冈立交即将完工,银洲湖高速双水段征地和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南门公路崔华根桥至太监冲右侧辅道、桥美大桥至南门公路道路、亿利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升平路改造、中开高速南岸连接线工程加紧推进。
畅通镇内交通“毛细血管”。完成乡道Y154线水库村路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实现全镇主干道硬底化全覆盖。建成嘉寮、衙前、梁家等村“四好”农村路总长约8公里,推动镇内交通“毛细血管”与交通“大动脉”无缝连接。
加快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投入3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镇域农村公路科技治超系统,科学整治超限等交通违法行为。完成东凌红绿灯路口改造,在亿利广场、振兴公园以及双沙线、小罗线道路安装路灯,新增覆盖照明道路9.2公里,改造道路3800平方米,实现全镇主干道路灯全覆盖。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富民兴村、小城镇扩容提质等重点工作,推动“十四五”时期双水乡村振兴和小城镇扩容提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