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各镇 > 双水镇政府 > 工作动态

“小会场” 汇聚 “大智慧” 共绘 “十五五” 发展新蓝图!双水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7-17

       近日,一场围绕 “十五五” 规划编制的人大代表座谈会正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内热烈进行。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镇域发展现状数据,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围坐畅谈,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群众诉求 —— 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会场,此刻正成为传递民声、汇聚智慧的 “议事厅”。自筹备以来,镇人大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收集了87 条群众建议,这场座谈会正是将民智民力融入发展蓝图的关键一步,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让 “十五五” 规划既接 “天线” 又接 “地气”。

图片

听民声・集良策

代表建言涵盖发展各领域

       走进座谈会现场,桌上的笔记本记满了群众诉求,代表们的发言带着基层的温度。翻开会议记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领域的建议清晰在册:

       “咱们镇的制造业底子不错,但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来自工业园区的市人大代表邓康荣说道,他的本子上记着企业对深化大湾区产业联动的期盼,建议规划建设 “湾区产业协作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镇人大代表阮潮顺接着补充:“光有园区还不够,得优化营商环境,比如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让企业少跑腿。”

        乡村振兴领域,代表们带来了 “金点子”。“巴贝高亲子文旅项目火了,咱们可以整合周边村落资源,搞‘文旅 + 农业’的融合项目。” 来自龙脊村的代表提到,建议借鉴 “臭鱼塘变生态塘” 的经验,把村里的闲置土地改造成农耕体验园。“去年我们村试种的特色水果,通过代表帮忙联系销路,收入翻了番,规划里得加上‘农产品电商平台’这块!” 另一位乡村代表笑着说。

       民生保障方面,建议直指群众 “急难愁盼”。“江门大道木江路段的左转信号灯时长不够,早晚高峰总堵车。” 镇人大代表张炳辉拿出实地拍摄的视频,建议调整信号灯设置;“朱村路口的转向标线设置不合理,容易引发事故,建议尽快整改。” 代表们的每条建议旁,都标注着反映问题的群众姓名,确保 “事事有出处”。

       生态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上,代表们结合调研提出方案。“镇上的自来水管网该升级了,不然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来自环保领域的代表建议,将管网改造纳入 “十五五” 基建计划,同时借鉴龙脊村经验,在各村推广 “生态塘” 模式,让乡村既美又净。

图片

建机制・促落实

从 “纸上建议” 到 “落地清单”

       “大家提的提升镇级医疗卫生水平问题,我们已经在做调研,一周内给方案!” 镇公共服务办负责人当场回应,话音刚落便拿起笔在笔记本上标注重点,这种 “即提即办” 的高效互动,让座谈会始终充满务实氛围。

       会后第二天,镇人大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晚上 —— 工作人员正逐条核对代表建议,最终梳理出35条有效建议,形成《“十五五” 规划建言献策落实清单》。清单上,每项建议都像 “挂号信” 般标注着 “三重身份”:责任部门栏写着具体承办单位,如 “交通问题由镇交警中队牵头,区交通局配合”;完成时限栏区分 “加急件” 与 “常规件”,江门大道信号灯调整等民生小事标为 “15日内反馈”,产业园区建设等长期任务则细化为 “2026 年完成规划编制、2027 年启动征地” 等阶段目标;督办代表栏明确由提出建议的代表全程跟踪,每月提交进展报告。

       为避免 “清单沉睡”,镇人大创新推出 “三色督办” 制度:绿色表示正常推进,黄色提醒即将超时,红色标注严重滞后。每季度末,镇人大会议室召开“清单晾晒会”,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现场评议,对连续两次亮 “红灯” 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正如镇人大主席所说:“清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让群众看到,从建议提出到落地见效,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监督。”

“以前反映问题总怕石沉大海,现在打开网上联络站平台就能看到建议落实进度。” 前来旁听的村民李阿姨熟练地操作着手机,屏幕上 “江门大道朱村路口标线整改” 项目显示 “已完成现场勘测,设计方案待审批”,旁边还附着代表督办时拍摄的现场照片。这种 “看得见的进度”,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真切。

聚合力・谋新篇

让规划饱含民生温度

       “每条建议都是群众的期盼,我们要让‘十五五’规划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指南。” 镇人大主席在总结时的话语,道出了这场座谈会的深层意义。三个小时的座谈,不仅收集到9条产业升级建议、15条民生改善举措,更像一场 “思想众筹”,让不同群体的诉求在碰撞中凝聚共识。

       企业代表与乡村代表曾就 “产业用地与农田保护” 产生分歧,经过讨论最终达成 “划定工业集中区 + 保留基本农田红线” 的共识;乡村代表提出的 “建镇级养老机构” 计划,原本因资金争议陷入僵局,机关代表提出可联同卫生院和社会资本,形成 “医养结合” 的共建方案。这些共识的背后,是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的民主智慧。

       代表们还主动认领了 15 项重点建议的督办任务,镇规划建设办、经济发展办、农业农村办等部门负责人当场立下 “军令状”:每季度通过 “代表联络群” 通报进展,年度规划调整前必须征求代表意见。这种 “双向承诺” 机制,让规划编制从 “闭门造车” 变为 “开门纳谏”。

图片

       散会时,阳光穿过窗户,将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标语映得格外明亮。代表们走出会场时,手里的笔记本又添了新内容 —— 不仅有未说完的建议,还有村民托带的 “悄悄话”。“好规划不是办公室里编出来的,是脚沾泥土听出来的,是你一言我一语议出来的。” 一位老代表的感慨,道出了双水镇 “十五五” 规划编制的真谛:在民主的土壤里扎根越深,生长出的发展蓝图就越有生命力。

       下一步,双水镇人大将继续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让代表履职更贴近群众,让规划实施更符合民意。正如村民们常说的:“代表把我们的想法放进规划里,日子肯定越过越有奔头!” 这份信任,将激励着人大代表们持续扎根基层,用实干精神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