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青年伴侣周文雍和陈铁军用独特的方式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之于众,然后昂然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
为深入推进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党员红色文化素养,结合纪律教育月活动,9月9日、10日,新会区人社局组织党员干部分两批前往“江门市党的纪律教育示范基地”--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前,默哀,鞠躬并献上鲜花,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内,全体人员观看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聆听工作人员讲述先烈的事迹。
随后,党员们来到百合镇凤凰里周文雍故居,周文雍故居是周文雍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他信仰的启蒙地,承载着光荣历史,对于纪念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展览以“信仰,在这里启蒙”为主题,分为侨乡赤子、华侨出洋、耕读传家、文雍出生、勤奋好学、半工半读、广州求学、投身革命、领导起义、慷慨就义、流芳后世、永远怀念等12个展出单元,综合运用照片、文物、投影等多种形式,生动扼要地介绍了周文雍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最后一站,党员们来到了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万隆客栈。
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在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客栈里,中共地下党成员在这里接头,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这一幕是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其实,在开平市月山镇水井革命老区,也有这样一个隐蔽斗争的中心——万隆客栈,1941年至1944年期间,它见证了中共中区特委在开平水井墟一带开展隐蔽斗争的历史。万隆客栈建于上世纪初,是原水井镇牛坑村大和堂的张公祠。1941年春,中共中区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李国霖隐蔽在开平县水井狮山村共产党员张丁家,以贩米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42年3月,他们在水井墟租赁张公祠建立中共秘密交通联络站,并以开办客栈等形式进行掩蔽活动,客栈取名为“万隆客栈”。此后,“万隆客栈”便成为中共中区特委成员集中开会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地点,肩负着接待上级党组织领导同志、收集敌伪情况、及时转送情报、增强群众抗日救国意识等任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万隆客栈二楼党员们观看完革命历史视频后,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
走完这一条红色线路,党员们为周文雍、陈铁军等革命志士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为共和国诞生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和震撼,纷纷表示将继承烈士遗志、追寻烈士足迹、立足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