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擦亮新会区“文化技工”品牌,传承新会陈皮文化和葵艺非遗技艺,积极拓展本土非遗文化与技能成才相融合的发展之路,由江门市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新会技师学院承办的《一味陈皮 四季家宴》《葵艺学》新书发布暨非遗传承活动于5月26日圆满举行。
陈皮文化主题报告会
当天上午,以“新会陈皮、人类共享”为主题的陈皮文化主题报告会在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开讲,拉开了本次系列活动的序幕。
会上,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新会陈皮行业专家潘华金先生以《新会陈皮,人类共享的健康价值》为题宣传了新会陈皮道地性来源和药食茶同源两大核心价值,倡导新会陈皮引领健康生活理念。
接着,中山大学药学博士兼博导、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学教研室主任郑国栋分享了讲座《道地药材光陈皮的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两位专家全方位、多层次剖析新会陈皮行业的现状,对陈皮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为新会陈皮的传承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味陈皮 四季家宴》《葵艺学》新书发布暨非遗传承活动
下午,骄阳似火,启超故里——新会茶坑村宾客云集,《一味陈皮 四季家宴》《葵艺学》新书发布暨非遗传承活动在梁启超纪念馆茶坑礼堂如火如荼地开展。广东省人社厅原厅长、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会长欧真志,广州工商学院副校长喻勋良,国家级督导员、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邹康,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冯为远,新会陈皮智库专家、中山大学药学博士兼博导、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学教研室主任郑国栋,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少平,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副会长黄春燕,新会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刘国培,江门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克勇,新会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聂健雄,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以及来自市区人社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区融媒体中心、区供销社的领导,来自市职教学会、区人才学会、区陈皮行业协会、区旅游协会、区餐饮协会、江门市工艺美术协会的代表、本地粤菜名厨、新会葵匠文化传播中心、新会陈皮企业的代表、新会老葵艺人代表,和新会技师学院的师生代表等近百人现场参加了活动,活动同步在“新会技师学院”微信视频号直播。
活动一开场,锣鼓喧天、精彩绝伦的祥狮献瑞节目就赢得了嘉宾们的喝彩掌声,这是学院蔡李佛龙狮社团传承传统武术和醒狮文化的出色技艺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院肩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从蔡李佛武术到新会葵艺、陈皮技艺、古典家具等非遗技艺陆续走进校园,现场播放了《一味陈皮 四季家宴》《葵艺学》新书发布的主题宣传片——《非遗薪火 烛照未来》,引起现场的嘉宾和观众的共鸣。
新会区人社局局长聂健雄为本次活动致辞,他认为新书发布暨非遗传承活动,对于陈皮与葵艺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推动点,希望以此作为行业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提升全社会的关注度,持续发展,为新会区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注入源头活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名城精品,擦亮新会“文化技工”品牌,让葵乡人民百年非遗文化与技艺绽放出更强的时代光芒与磅礴力量。
接着,新会陈皮行业专家、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潘华金现场分享了陈皮文化知识,他认为陈皮文化穿越千年而来,带领我们走向未来健康的生活,要扩大陈皮健康大产业发展,为人类健康生活作出新会贡献。
《葵艺学》的编著者余惠云老师在现场分享她从新会技师学院葵艺班首届优秀毕业生成长为“新会葵艺”江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历程,以及她编著《葵艺学》的构想以及特色,并对代代传承的葵艺匠人们表示了敬意。
现场,学院幼儿教育专业的两位同学表演了钢琴、古筝合奏曲《青玉案·元夕》,给大家带来现代与古典乐器融合的鲜活美感。
接着,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汇报了新会技师学院传承非遗文化情况,并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挖掘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践行文化技工的培养,她呼吁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融合,既向丰富非遗文化内核的老工匠人致敬,也鼓励包容年轻的传承者进行创新,使非遗文化技艺走进生活,生生不息。
茅龙笔书法大家李卓见大师向新会技师学院赠送茅龙笔书法作品,赞扬学院在传承非遗薪火方面的不懈努力。
活动最后精彩的环节是伴着礼花鸣放,在领导嘉宾的见证下,《一味陈皮 四季家宴》《葵艺学》正式发布。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书的推广、应用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现场还进行了赠书仪式,多家单位接受赠书。
本次两本新书的发布充实了陈皮和葵艺两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擦亮新会非遗文化品牌的一次重大探索。活动现场专家和嘉宾们就新会非遗文化传承进行了深度交流,为传承新会非遗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