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基层财政职能作用,集聚要素调动资源,加力提效强化资金保障,以赋能、聚能、释能“三能驱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抓实项目赋能,补齐产业基础发展短板
崖门财政聚焦“百千万工程”发展重点任务和关键领域,找准发展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谋划资金投入项目,夯实“百千万工程”资金要素保障,全力争取上级资金、专项债券和国债资金,安排“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镇培育资金1224万元用于崖门镇美丽廊道基础设施及圩镇扩容发展建设项目、崖门镇农业集聚建设项目、蔡李佛国际传承基地项目。打造亮点,形成示范,进一步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助推本土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提质,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激活水经济,奋力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年内计划投入8080万元有序推进崖门渔港升级改造,以滨海旅游、休闲渔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高端海洋旅游品牌,将崖门渔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加大投入聚能,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更多要素资源注入镇域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打造省级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崖门渔港产业振兴及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助推“产业+”“文旅+”项目发展。二是积极探索“补改投”机制,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补改投”试点,依托典型镇省级资金500万元,建设标准化花卉培育基地和富硒农产品烘干、仓储、碾米、包装一体化深加工基地。通过财政“补改投”资金投入机制,以投带引、以投促招,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
三、强化监管释能,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
建立制度建设、工程管理、监督检查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监管机制,强化“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运行管理全过程监管,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规范高效。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成立镇“百千万工程”发展推进组,定期对重点项目开展评估,跟进资金投向,及时调整方向,形成财政支持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长效机制。二是严格项目验收。紧盯项目进度,遵循“建设完成一批,验收合格一批,资金兑付一批”的原则,严把质量、数量关,确保项目建设成果成效。三是严格执行“百千万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建立“谁审批、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督导,加强财政资金全链条绩效管理,针对重大项目、疑点问题重点督查、核查,强化资金跟踪监督,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