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4-18
江门市新会区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将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以“三加强”“三突出”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筑牢资金防线,强化绩效管理,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一、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市场主体发展
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通过“三加强”举措,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助力企业轻装前行。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夯实服务根基。局党组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牵头部署,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党支部主动对接医院、企业等单位,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确保项目备案、招标文件编制等环节依法依规。如在我区一医院2025年至2028年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中,支部党员全程参与指导,创新采用“主场+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吸引优质企业参与竞争,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提升透明度。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严守纪律底线。开展各类培训强调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违法后果,制作并发布“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十不准”小视频,明确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活动红线,让政府采购廉洁纪律入脑入心,敦促政府采购经办人员时刻绷紧“合规弦”、守牢“廉政关”,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三是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服务质效。印制云平台政采贷金融服务政策宣传页,在日常工作中推广,在大型宣传活动中派发,持续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打通政策措施落地的堵点、难点,引金融“活水”,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自开展“政采贷”业务至2025年1月底,推动完成政府采购合同线上“政采贷”融资超1370万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党建引领筑牢资金防线,保障财政安全高效
面对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局党组以“三加强”为核心,构建全方位资金监管体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一是强化政治担当,把好资金审批“第一关”。局党组牵头修订《预算单位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业务操作规程》,明确资金支付范围、方式和责任分工,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审核、拨款、记账三分离”机制,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业务流程。2024年,全区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规范支付财政资金16.73万笔、197亿元,实现零差错、零投诉。二是深化党建引领,织密财务监管“防护网”。 党员业务骨干组建“财务核算指导专班”,依托粤政易平台开展线上辅导,实时监督380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进度和财政拨款偏离度。对偏离度超标的单位,采取约谈、暂缓支付等督导措施,推动全区会计核算合规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加强数字赋能,打造智慧防线。依托“数字财政”专班,党员技术骨干牵头优化“财小智”智能运维平台,实现系统问题线上响应、数据应用精准高效。通过党建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支付系统功能模块全面上线,为新会区财政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三、党建引领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专项债券资金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新会区财政局坚持“党建+绩效”双轮驱动,创新建立“三突出”评价机制,确保债券资金用得好、管得严、效益高。一是突出全面覆盖,党建引领项目评价“无死角”。局党组将2023年新增的33个专项债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自评范围,选取1个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债项目“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新会区梅江农业生态园及配套设施项目”等8个专项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复核,选取项目对应的资金规模达8.64亿元。二是突出科学机制,党建赋能评价体系“更精准”。支部党员创新开展“一线工作法”,通过座谈走访、实地勘察、查阅档案等方式,全面掌握项目进展。针对我区一医院设备购置项目,党员专家发现部分设备采购周期过长导致资金闲置,及时提出“分阶段招标、按需采购”建议,推动资金使用效率提升25%。三是突出成果转化,党建推动整改落实“见真章”。建立健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评价优秀的项目优先保障资金,对低效的项目进行调减预算,腾挪资金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短板领域,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和“紧要处”。
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会区财政局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党建与财政业务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