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8-06
为破解城区优质学位紧张难题,推动教育领域资源科学配置,新会区财政局通过事前绩效端发力,以“望、闻、问、切”四招,为新增教育优质学位保驾护航。2025年,先后对文华小学、东区学校、华侨实验小学、梁启超纪念中学、新会一中等5所中小学场室改造、设施设备采购、校舍维修等经费开展事前评估工作,涉及评估金额3.09亿,支持新增教育优质学位2000多个。
一、提前介入“望”实情。建立项目联审工作机制,通过资料审查、现场会议等方式,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迫切性,督促单位及时做好资料补充工作,变“坐等报告”为“靠前勘察”。联合教育局、建管中心等部门,深入现场一线,实地“望”项目,了解工程规划、设施配套、周边环境承载等关键要素是否真实准确,并针对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向项目单位提前反馈意见。
二、实地调研“闻”民声。通过开展调研,倾听家长、师生、街道办、社区对学位供给数量、质量、布局的真实诉求与切身痛点。将“优质资源不均”“师资和设施配套”“上学交通堵塞”等高频关切,转化为绩效评估核心指标,作为优化资金分配、调整项目时序的重要依据。
三、聚焦问题“问”风险。针对城区小学存在“扩招”、“关停”和“招不满”并存的现象,同时一些项目涉及建筑物承载和消防安全风险等问题,及时出具联审意见,向教育部门提出做好学位需求测算、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合理划分城区招生片区、在项目改造前先进行安全评估和再次核实关键性数据等多条可行性建议。
四、精准发力“切”支出。一是坚持“按标准建设”的原则,“切”超标准支出。依据《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标准评定细则》,对人员经费及相关配套经费提出按要求核减。参考江门市市直预算单位支出标准(学校建设)和政府采购网的报价,核减各学校申报清单中单价偏高部分费用。依据《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修订)》等标准,对新建建筑的功能用房面积进行审核。二是按照“能省则省,能用则用”的原则,“切”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费用支出。对新增办公座椅、书柜、办公打印设备及办公家具等项目支出,建议充分利用区“公物仓”进行统筹调配。三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缺多少,补多少”原则,确定建设项目和规模。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对急需紧迫的建设内容予以支持,对暂无迫切性的项目建议暂缓实施,有保有压支持教育扩容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