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关规定,现将新会区发展改革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特点
(一)依法全面履行发改职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专项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根据区政务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部署,我局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对政务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摸底,完成33项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网上录入工作。
二是协调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服务,落实《江门市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积极开展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牵头实施节能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承诺制或容缺审批事项,截至10月底全区实施的承诺制项目和容缺项目共计分别为29个和108个,已完成江门下达的承诺制项目20个的目标数,超过江门下达的各市、区平均容缺项目数72个的目标,切实缩短了项目的前期工作时间。牵头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各项重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产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科研、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社会保险、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专利)、会计、统计等领域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完善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建设,实现与江门市红黑名单信息的共享机制,推广使用江门市社会信用联合奖惩应用系统。1-11月,开展事前审批事项信用核查3149条。实现“信用新会”平台归集信用数据与上级即时共享工作机制,信用信息平台共归集信用数据34万条。
四是深化价格领域改革。落实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制定2019年新会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今年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37万亩。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五是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建立和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确保收费项目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清理规范电网和转供电环节收费,合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价7.51分(含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下降10.21%。做好企业入围电力市场交易市场指导工作。截止2019年10月份我区共有119家企业入围,其中2019年入围33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569万元。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最高限价平均下调0.33元,预计每年减轻工商业用气户负担2600多万元。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程序。今年以来,区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新会区地方储备粮油代储管理工作细则》(新府办〔2019〕16号),在我局负责起草阶段,进行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以及公平竞争审查等系列程序,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发工作规范有序。
二是积极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按照《广东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局对涉企涉民办事证明文件“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兜底规定开展清理,经认真核查,我局政务服务办理相关事项是沿用法律法规规定的,没有另行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
三是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为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区迅速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经对现行涉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对整治范围内招投标项目的有关内容开展事中事后抽查,其中,1份以区府办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其相关的内容与现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不适应或相抵触,清理意见是拟废止。对多个领域纳入整治范围的112个招投标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共抽查27个项目,抽查率24%,没有发现存在问题。
(三)完善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完善决策机制。修订《中共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共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领导干部决策行为。
二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新会区实施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列入听证项目,并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等程序。
(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
一是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事前公开,及时公开主体信息、职责信息、执法人员信息等;规范事中公示,加强执法人员的管理;落实事后公开,年初公开了上年度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数据,年中及时公开“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结果。完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执法装备配套。认真执行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法制审核主体责任,确保审核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规范监督检查过程中的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调离本单位或者执法证到期的执法人员及时注销执法证件。今年以来,注销执法证件共38个,新办行政执法证件2个,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线上培训学习2人,参加综合法律知识考试7人。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今年以来,为抓好和改进机构改革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对原发改、粮食现行的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整合梳理、修订完善,共梳理、修订完善制度15项,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化。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开展,截至2019年11月,通过我局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14条,其中工作动态54条,通知公告16条,政策文件37条,行政执法公示7条。通过新会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14条。
(六)落实责任,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落实年初精心部署,年内自评自查整改,年终总结成效及不足,全面推进法治工作实施,并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股室,确保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局党组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4月上旬,我局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发展改革局总经济师陈小曼为我局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宣讲报告,促使全体机关干部准确把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方向,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属于我局承担或者开展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协议签订和重大行政决策等事项,积极征求法律顾问建议或者要求法律顾问参与,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机关法治工作中的专业作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是创新法治宣传工作。今年以来,通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特殊日子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并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投资、物价、粮食、能源等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全年开展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1500多份。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我局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部分的执法领域,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人员配备还不足够。二是法治教育培训力度有待加大。机构改革后,行政职能调整,要全面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创新法治工作方式方法,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审核监管,明确办结时限,提升服务质量,深入企业了解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意见需求,做好法治宣传,打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二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最新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增强执法人员对与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持证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文明执法、以宣传教育、按章办事为主,杜绝野蛮执法。三是加大工作人员法治培训教育力度。通过邀请法律顾问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学法考试、开展依法行政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做好权责清单的调整。对权责清单行政权力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确保依法行政和权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