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多国开始禁止粮食出口等事件叠加影响,网络上再次出现了粮食危机论,引发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担忧,出现了个别地方群众因恐慌心理而抢购大米现象。
我区粮食供应是否有保障?答案是肯定的,当前我区粮油储备充足、供应充裕、价格平稳,市场供给完全有保障。
一、我区粮油应急保障有底气
一是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疫情发生后,区发展和改革局严格落实粮油保供稳价措施,制定了《粮油供应应急保障小组工作方案》,成立粮油供应应急保障小组,全面摸排我区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充分发挥现有应急供应网点城乡覆盖作用,做好应急粮油的调运准备,切实做好应急供应保障。目前,我区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共近20家,日供应能力大米470多吨/天、食用油近50吨/天;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家以上,日处理稻谷能力340多吨/天、小麦达800吨/天;另外还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日运输能力近千吨/天。总体上看,我区粮油供求平衡,我区粮食加工企业每天都在努力进行成品粮油投放,确保粮油市场可持续稳定供应,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二是政府粮油储备充足。当前,我区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完全可满足我区6个月以上口粮消费;在我区,除市(区)储备外,另有国家、省级粮食储备;我区还有保障十天以上的成品大米储备;我区粮油加工企业等有社会粮食库存,完全可及时加工,以保障我区粮油市场。
三是精准监测预警,正确引导舆论。我区在春节就已启动粮油市场应急监测,加大了粮油应急加工、供应网点价格监测频率,全面精准掌握我区粮油企业库存、销售、加工、采购等情况,已充分做好应急粮油保障的准备工作,并加强了粮油市场消费形势分析研判,紧盯供需异常波动,不断优化调度方式。
二、我国粮食保障形势较好
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外都对粮食问题高度关注。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率高。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对外依存度低。此外,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进口粮不占我们口粮消费主渠道,主要起品种调剂的作用。
二是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6连增”。
三是国家拥有完备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近20年来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同时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建立起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
粮油食品均有一定保质期限,此时我区正进入雨水潮湿季节,更不利于粮油产品的保管,大量囤购容易超过保质期,既影响食品安全,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广大市民理性消费,按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