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先后出现校园聚焦性疫情,校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新会区教育系统针对新一轮疫情的特点,提档升级,从严从紧从细落实防控工作要求,以“五严”筑牢新会区校园疫情防控网。
一、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
师生员工进校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校园。校外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校内联系单位须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获得批准后、“健康码”“行程码”、体温均为正常,登记后方可进入校园,特别是进入校园的私家车要对每一个人进行检查,严防未经批准人员进入校园。教职员工家属未经批准坚决不准进入校园。加强全员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履行个人防控责任,除了上放学、课余时间佩戴口罩外,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室内场所也要落实全程佩戴口罩。
二、严格师生员工健康监测
各级各学校严格实行“日报告”“零报告”,严格落实学校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落实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对所有健康状况异常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把保洁、保安、厨房等后勤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管理,按要求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延伸至学生家长、家庭成员及共同居住人员,学校教育学生、引导家长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的情况。发挥家委会作用,互相督促引导家长“两点一线”生活工作区域,非必要不离江。统计全体师生同居人员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工作的情况(如物流、快递、冷链等),相关学生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督促其家人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相关学生列入每月一次的核酸抽检。强化“家庭一学校一社会”联动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完善家校信息互通制度。如一旦发现红码或黄码,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和所在社区(村)报告、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三、严管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各级各学校做好学校门卫室、食堂、卫生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办公室、宿舍、卫生室、体育场馆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巡查,做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校内快递站点(含快递柜)等,加强快递邮件预防性消毒,安排专门人员、专门场所对邮件进行拆封和层层消毒。学校食堂实行测温进场、分批分时段就餐、挡板分隔等防控措施,严防疫情在校园内扩散。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和参加聚集性活动人流量,校园内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能线上办的活动不线下办,能室外办的活动不室内办,所有室内聚集性活动落实戴口罩、隔位坐的制度。举办50人以上活动的单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四、严抓防疫物资储备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强化对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设施设备的供应保障。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储备数量为一个月以上使用量。学校要与供货单位签订协议,确保供货渠道通畅。
五、严谨应对疫情突发情况
各校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假设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随时启动。提前规划好校内、校外应急隔离场所,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并做好一旦校内工作人员被隔离,防控及服务人员力量不足时的应急解决预案。一旦发生校园疫情,第一时间按要求开展流调、转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强化后勤保障、启动线上教学等应急措施;做好校内师生生活服务保障,及时妥善回应师生员工和家长合理诉求与关切,加强被隔离和封控师生员工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