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车,大大缩短深圳、江门新会两地距离,为江门新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得天独厚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新会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与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
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表示,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教育资源优、理念新,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积极拥抱“大桥时代”,加大与先进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力度,有利于促进江门新会教育理念与制度创新,探索出更高效的交流合作模式与路径。此外,还有利于增强港澳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帮助江门新会的学子接触更加多元的文化,为大湾区建设输送更多人才。
江门新会将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名师培养、活动交流等方面实施教育提质共建工程,重点学习和引进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及经验做法,帮助教师开拓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奋力推动江门新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需求,引导辖区职校精准设置专业,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推广“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共建“产业学院”,深化“引校入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模式,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
将全方位、高频度对接深圳,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水平。江门新会计划组织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成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到深圳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包括教学教研、教育资源、品牌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鼓励辖区学校与香港、深圳等地区的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将合作内容拓展至师生交流、教学、科研、德育、体育、艺术等各类教育要素。今年,新会实验幼儿园与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幼儿园、新会第一中学与香港黄棣珊纪念中学结成姊妹学校。
另外,在强化教育服务方面,江门新会创新性选取新会一中、葵城中学和华侨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设立港澳融合班,满足前来江门新会投资、创业和生活的深圳、香港、澳门人的子女入学需求。此外,江门新会对深圳随迁子女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