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江门市新会区科工商务局 > 工作动态
【科技引领】对接深中通道,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02-24

  深中通道的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新会的对外交流合作空间。当前,我区正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风口,积极对接深中通道,建好建强“双碳”实验室,通过科创政策支持、创新平台搭建和创新力量培育等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

  图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深中通道是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唯一直接通道,是连接前海新区与南沙新区、横琴国家级新区和翠亨省级新区的交通纽带,也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项目的建成,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交通一体化具有巨大社会及经济价值。乘着深中通道建设的东风,我区在落实“科技引领”工程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协作,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构筑创新资源“强磁场”。

  区科工商务局副局长梁诗艺:“深中通道拉近了深圳与新会之间的距离,势必紧密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流动。我区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加快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嵌入大湾区创新链条,努力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

  建好建强“双碳”实验室,是我区高标准升级创新走廊的关键一招。已落户我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由江门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发起共建,汇聚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开展“双碳”前沿及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双碳”产业园区,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让“双碳”优势科创资源在新会落地生根。当前,我区凝心聚力申报共建省级“双碳”实验室,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区科工商务局副局长梁诗艺:“我区积极建好建强‘双碳’实验室,整合资源高位谋划,对新会创新走廊内载体的软硬件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打造多功能的‘城市展厅’,把我区城市规划、人文文化、招商推介、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内容通过高科技手段集中展现,将其打造成为认识新会、认识江门的对外窗口。”

  对标周边先进地区科技扶持政策,我区制定新会区“科创十条”,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孵化育成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和发明专利等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预计财政投入超5000万元,通过打造政策洼地推动珠江东岸高校及科研团队的技术、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向新会汇聚,为“双碳”实验室和新会创新走廊发展蓄势聚能。

  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依托新会产业转移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端竞争优势,激发产业集聚区新一轮创新发展活力,为承接大湾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载体,为“双碳”实验室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我区还加快培育创新走廊后备力量,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指导,提升入孵企业水平,培育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推进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吸引创新团队和项目落户创新走廊;指导万洋众创城、中大创新谷、银洲湾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小镇建设科创平台,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

  当前,以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江门未沃科和扬航电商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支点的新会创新走廊已初具规模,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2021年入孵企业和团队超200个,入孵企业中80多家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新增专利申请100多件。

  图片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借助深中通道开通的优势,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谋划圭峰山科创片区,重点推进“双碳”实验室加快建设,以其为主体开展“双碳”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引领“双碳”技术创新发展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及团队,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打造“双碳”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