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江门市新会区民政局 > 工作动态
聚焦民心所向,办好民生实事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9-01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会区民政局坚持以学促干,着眼群众需求,努力使每件民生实事成为党和政府紧密联系群众、传递爱民之情的纽带,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群众有更充足、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1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已完成5项,首批52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已在6月底全部完成。

  一、强组织带队伍,制定计划做实事

  区民政局党组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好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公益、基层治理等民生实事10项,牵头征集涉及关心关爱群众、提升居住质量、完善公共设施、体现人文关怀四大类首批“民生微实事”项目52个;制方案、列清单、定节点、逐项销号,民政工作者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察民情访民意,深入基层解民困

  贴近群众需求才能办成实事,区民政局深入基层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出实招、办实事。一是秉持济困理念,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救助提标和发放工作。今年7月,我区共有上述相关受助对象1.77万名,累计发放资金6169万多元。同时,积极落实低保申请家庭综合状况评估政策,加大对重病、重残等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倾斜,合理扩大救助对象覆盖范围。截至7月,低保人均补差水平为城镇935元,农村829元,高于省市要求。认真落实特困人员护理制度,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率实现100%,1-6月累计发放特困人员护理费137.8万元。二是厚植为老情怀,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1年上半年,新会区养老中心积极参加广东省“南粤家政”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认定;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2021年江门市第一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暨第一届省“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江门选拔赛,其护理员余慧敏获养老护理员项目三等奖。加大力度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和长者食堂建设,今年建成并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有会城街道民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睦洲镇居家养老服务站,古井镇居家养老服务站作为新规划示范点正抓紧建设,建成古井镇洲朗村长者食堂、双水镇沙路村长者食堂。截至7月,新会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83处,以点带面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居家养老助残“平安通”项目扩面。截至7月底,“平安通”项目新增政府资助对象321人,已完成扩面指标的97%。

  三、赋新能增活力,多元共治聚民心

  在落实“民生微实事”的过程中,区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社会治理力量多元“触角”,共同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凝聚强大整体效应。一是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激活基层共治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各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专业投入到基层社区服务中,促进村(居)民自治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改善,提升睦邻自治氛围,在司前镇新建村积分制管理计划中,在专业社工的协助下,通过组建议事团队、召开议事协商会议等方式,推进村民积分制的落地,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共同建设美丽新建村。二是传承奉献精神,凝聚公益力量。除了财政资金保障外,为了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的顺利进行,区民政局有效链接慈善组织,撬动社会资源助推共建共治共享。“葵同行,悦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项目是新会区慈善会资助的其中一个“微实事”项目,项目通过个案跟进、校内外团建、普法等一系列活动,为新会区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提供矫正预防、临界预防、超前预防等三个方面的服务,促进青少年建立个人发展目标,提升社会参与度和法律意识,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更多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以党建一根针串起为民服务千条线,用“微实事”托起民生保障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