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品牌是信誉的凝结”,“粮食也要打出品牌, 这样价格好、效益好”。一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产管并举,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三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实现连续十年“零”事故报告,牢牢守护新会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筑牢检测防火墙,打造放心农产品。
对农产品种植较为密集以及生产面积较大的种植基地、养殖场、屠宰场进行重点监管,确保我区上市销售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2021年第一季度,我区共抽样检测种植业样品4269个,对其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合格率为100%;抽取畜产品样品3541个,进行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均为100%;抽取水产品329个,进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通过开展监测,及时掌握全区种、养殖环节农产品安全状况,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着力保障群众“舌尖”安全。
一是组织农业相关机构、种植、养殖生产企业、合作社约640余人,举办培训班8期,重点就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目的、意义、试行范围、合格证开具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培训。二是借助新闻媒体、网页、微信群等宣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行工作进展情况,为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共治氛围。三是对全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合社等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了生产主体监管名录。目前,我区共有约640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已接入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已使用合格证企业、合作社数共584个,用证数94856张,用证产品1449.66吨。
三、强化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产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省名牌产品等农业品牌认定,构建江门“侨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按照《江门市农业品牌培育奖励办法》,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环节的规范与管理,培育、培优一批农产品品牌。2021年,新会大鳌莲藕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农产品。新会区新会陈皮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我区取得无公害认证企业27家,产品33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产品9个;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4家,产品6个;全区农产品生产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52家,获“粤字号”农业品牌企业30家。
在开展农业品牌建设的同时,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深入挖掘、培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深入挖掘、培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新会陈皮新会柑、甜水萝卜等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农产品品牌质量,也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加强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新会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建设田头检测室,做好生产监测工作,助力保障产品优质安全。协同新会海关共建新会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3年来,新会陈皮、新会柑抽检合格率达100%。建成了广东省新会柑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下一步,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通过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新会“安全农业”品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奏响了新时代品牌强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