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度“平安渔业”创建结果,新会区被评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这是继2011-2012年度、2014-2015年度、2016-2017年度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后,再次获此殊荣。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西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辖区水域面积338.62平方公里。渔业是我区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现有渔业人口27825人,渔业捕捞从业人员约2822人,各类渔船755 艘,总功率30462千瓦,2020年捕捞量41074吨,产值68685万元。区内有国家一级渔港、“全国文明渔港”——崖门渔港,港池面积30万平方米,可停泊大中型渔船600多艘,是境内唯一的群众性渔港,也是江门地区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群众性渔港。
一直以来,新会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将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作为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进“平安渔业”建设的有力抓手,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夯实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取得良好成效。
一、政府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将渔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加强对“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在所辖地区积极开展“平安渔业示范镇、村、船”等相关创建活动。渔业、安全监管、海事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政府领导、渔业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机构健全,监督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保障有力。渔业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经费保障到位,所辖镇设有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渔村设有专(兼)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各层级管理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渔船、渔港、航标、通讯、导航、消防、救生等安全装备和基础设施配备齐全、运行良好。渔船已全部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建设,努力提高渔船装备水平。渔业信息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机制运行顺畅,渔业突发事件应急、海难救助、防灾减灾能力有保障。渔业保险参保率高,风险保障机制健全。
三、制度规范,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渔船管理、船舶检验、登记及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进出渔港报告及各项港航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良好。渔业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规定、渔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并得到严格执行。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渔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
四、加强培训,渔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明显提高。新会区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和渔民群众对渔业安全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知识的知晓率高。渔船船员培训机构正规、设备齐全、师资符合要求、经费有保障,渔业船员安全技能和船东船长安全管理等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五、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区与镇、镇与村(公司)、村(公司)与渔船100%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渔船所有人、经营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及船长水上作业第一责任落到实处。渔船编队生产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渔船检验率、渔业船员持证上岗率基本达到100%,海洋大中型渔船全部编队生产。渔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近两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渔业安全事故。
六、部门联动,开展渔业安全专项整治。
区农业农村局认真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将专项整治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积极协调海事、应急等有关部门,对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逐个突破,全面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是严格执行每日巡港检查制度,大力维护渔港秩序,保障渔船渔港安全;二是严把渔船进出港报告关;三是加强重点节日、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大检查。2020年通过联合检查和单位组织专项检查、渔船“全覆盖”安全检查等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428人次,检查渔船1021艘次,查出安全隐患58宗。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已建立台账进行闭环处理。通过检查,有效地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我区渔业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