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 > 通知公告
2021年新会区“菜篮子”产销形势分析和研判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2-20

  根据省、市有关“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有关要求,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结合我区“菜篮子”工作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稳定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

  2021年我区农产品生产总体平稳,供给波动幅度较少,能有效满足本地区消费者需求。一是蔬菜年生产面积达11.5万亩,产量达18.6万吨,面积和产量实现稳步上升,蔬菜日平均供应量约500吨。冬种蔬菜面积稳步增长,双季稻轮作冬种油菜、白菜和菜心面积达1.2万亩;二是2021年,我区生猪累计上市21.80万头,年末存栏15.38万头;鸡累计上市648.84万羽,年末存栏175.90万羽;鸭累计上市644.20万羽,年末存栏199.73万羽;鹅累计上市369.81万羽,年末存栏78.38万羽;珍禽累计上市708.94万羽,年末存栏225.18万羽;屠宰场生猪日平均屠宰量约649头,肉牛日平均屠宰量约18头,禽类日平均屠宰量约8066羽。三是水产品预计年生产总量20万吨,主要品种包括四大家鱼8.0万吨、白对虾6.5万吨,泥鳅2.2万吨。

  二、加强“菜篮子”价格监测警预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根据价格监测有关规定和省、市价格主管部门的部署,我区已设立了4家综合农贸市场和13个粮油价格监测点,每天监测146个品规的粮、油、肉、禽、蛋、鱼、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及时分析和发布市场价格走势信息,稳定生产和消费预期。同时,我区定期在新会区发改门户网站公布一周“菜篮子”价格动态信息。

  10月份后,由于受双台风和强降雨天气的影响,我区蔬菜供应量有所减少,蔬菜价格短期内出现快速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生活。区发改局迅速启动“菜篮子”价格监测一日一报制度,加大市场巡查和价格监测频次,密切跟踪蔬菜以及粮油肉蛋果奶等其他重要民生商品产销和价格变化,同时由区发改局牵头组织区农业农村局、科工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区蔬菜保供稳价问题,制定各项保供稳价措施,积极联系商家向外组织货源平抑市场价格,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随着天气的稳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蔬菜供应逐步增加,蔬菜零售价格涨势趋缓,叶菜类蔬菜价格有所下降。截至12月20日,列入监测的29种大宗蔬菜均价每500克为4.49元(其中:叶菜类均价4.30元,非叶菜类4.67元),与12月19日相比(日环比)持平,与上周相比(周环比)下降1.96%,与上月同期比(月环比)上涨5.6%,与去年同期比(同比)上涨6.30%。价格涨幅缩窄,波动在合理的区间范围。

  三、建立“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提升应急供应能力

  一是根据上级部署,我区积极开展“菜篮子”产品的储备的制度建设,健全“菜篮子”储备制度,及时制定新会区区级储备物资工作方案。目前,我区已按上级要求落实大米、小包装食用油、冻猪肉、食盐等应急物资的收储入库工作。同时,加强应急网络建设,每镇设立1个粮食应急供应点,确保应急状态下满足粮食应急供应需求和有效应对粮食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

  二是落实商超应急储备。区内的大润发超市、华润万家超市、永利超市、壹加壹超市、华商超市、汇上佳超市等重点商贸企业就粮食、油、蔬菜、猪肉、饼干、饮用水、火腿肠等重要物资实行“高位库存”,即要求各企业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最高库存量备货,以应对突发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各大超市的粮食库存量达到108吨,食用油库存量达到48吨,蔬菜库存量达到14吨,另外,区发改局还对重要生活物资有政府储备,起到了兜底作用。目前,各超市、门店整体运营情况良好,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四、加大监测力度,保证质量安全

  在市场流通环节,一是及时制定《2021年新会区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年度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截至11月25日,市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已累计完成快检68578批次,提前完成全年快检任务。其中14个省考核市场累计完成快检52681批次,共筛查出不合格产品576批次,合格率98.71%,不合格率1.29%,不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8%。其他3个市考核市场累计完成15897批次,共筛查出不合格产品66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覆盖了17个重点农贸市场,另外,督促全区正常营业的59家农贸市场,1家大型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2家大型超市开展农产品自检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抽检监督,制定《2021年江门市新会区食用安全监督抽检计划》,重点加强高风险品种和农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抽检,突出检测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风险项目。2021年,市场流通环节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700批次,其中禽兽肉及副产品183批次、蔬菜273批次、水产品159批次、水果类62批次、鲜蛋23批次。不合格产品25批次,其中蔬菜不合格3批次、水产品不合格19批次、水果不合格1批次、禽畜肉及副产品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为3.57%,超过2020年全省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2.65%,超额完成今年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

  同时,压实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主体责任。一是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管理责任。结合日常监管、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等工作要求,督促全区市场开办者建立入场销售老档案、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建立入场查验留存制度、配备检验设备和检测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二是督促入场销售者 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农贸市场入场销售者落实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禁止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食用农产品入场销售。如果入场销售者无法提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购货凭证或合格证明文件的, 市场开办者均要对其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快速检测合格的方进入场销售。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保障市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2022年预测

  预计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总体增加,市场供给量增加,预计蔬菜价格总体下跌。受疫情影响,畜禽肉类和水产品市场交易量较往年有所减少。预计2022年水产品、畜禽肉类的产量和价格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