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能力,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区药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新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抓好整体布局,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提高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和成效。
一、高位推动,着力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成立江门市新会区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完善县级药品安全协调机制,强化对药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将药品安全考核纳入镇级考核工作中,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进一步推动全区药品安全高质量发展。二是印发实施《江门市新会区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江门市新会区推进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任务清单》,细化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各项举措,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提升药品安全治理合力。三是落实事权划分。深入推进镇街派驻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镇(街)市场监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的工作职责,形成政令畅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疏通监管体系的根脉。
二、完善机制,着力构建药品协同治理格局。一是强化会商交流。定期开展“两品一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判,结合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执法办案、监督抽检、药物警戒、网络舆情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汇总和总结研判,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强化药品监管与卫生健康、医保、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检查和信息通报机制,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冒充“名贵药材”违法经营、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等联合行动,提升药品安全治理合力。三是强化监管力度。通过以企业自查为前提、执法检查为基础、专项整治为抓手的工作部署,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了监管实效。今年以来,共检查“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561家次,立案查处两品一械违法案件97宗。四是强化风险防范。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两品一械”抽检,聚焦群众日常需求量大、适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主流品种,重点加大对以往抽检不符合规定、日常监管问题多、临床用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投诉举报较多、防疫药品,以及储存要求高、效期短、有效成分易变化等重点品种的抽检力度,连点拓面扎实开展监督抽检,今年以来,已抽检药品74批次、医疗器械24批次、化妆品27批次,共发现不合格化妆品3批次、药品1批次、医疗器械1批次,均已依法立案查处。
三、整合资源,着力提升药品监管队伍素质。一是深入推进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区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议,以我区镇(街)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典型模式,编制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执法办案、投诉举报等工作流程,形成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业务流程汇编,进一步推进基层药品监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区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已获评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二是紧抓业务培训。一方面,加强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区、镇两级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积极配合省药品检查员调派工作,实现核心监管人员能力大提升,目前我区共有省级药品检查员8名。另一方面,强化业务培训力度,每年制定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培训计划,以药品行政许可、业务监管、检查执法、举报投诉等方面内容为重点开展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加大现场实操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度,每年药品监管人员培训学时不低于50学时。三是加强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推进村级组织药品安全协管员监管网络建设,发挥村级组织在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有效延伸监管触角,防范化解安全隐患,目前,我区已聘请协管员259名。
四、落实责任,着力营造社会共治氛围。一是开展“两品一械”从业人员能力教育,对药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培训,以案说法,及时准确解读有关法规要求,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法规意识,主动提升我区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水平。二是大力开展社会普法宣传。以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月为契机,通过“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有奖问答、微信推文、网络直播课堂、进社区进校园等各式各样的新颖方式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科普宣传活动,打造不同形式的多种学法普法用法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药械化宣传活动36场次,发放宣传手册及宣传品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