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打好四套“组合拳” 新会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蹄疾步稳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9-02

今年以来,新会区司法局坚持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不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好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新会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水平。截至823日,累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3宗,较去年同期增长57.7%,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一、打好“配套拳”,全面落实人财物保障。

一是招贤纳士,缓解改革人员压力。针对改革后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分别从鹤山法院和区直部门调入2名已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聘请1名合同制工作人员充实到行政复议工作队伍。此外,还安排6名专职调解员常驻行政复议中心,参与行政复议调解工作,为改革增添了新鲜血液。二是科学谋划,强化工作经费保障。提前研判,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申请提高三项复议经费标准,得到区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还专门安排一辆执法用车用作办案车辆。三是规范建设,工作阵地提档升级。在原来行政复议庭的基础上,规范建成新会区行政复议中心和新会区行政调解指导中心,为群众来访咨询、参与行政复议审理活动等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规范化建设,引导群众选择行政复议法定渠道,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二、打好“专业拳”,充分释放行政复议新效能。

一是多方借力,优化办案力量。积极吸收相关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区政府法律顾问等组建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案件审理中的专业性问题提供释疑,以此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今年以来,已经向法律顾问征询8宗案件的专业意见。二是加强协调,形成联动机制。针对改革后交通违法行政处罚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较多的情况,积极与新会交警大队沟通协调,形成案前联调工作机制。复议机关收到申请后,迅速将申请材料发至交警部门指定的联络员进行核查,若发现处罚存在错误,由交警部门进行自纠,复议机关做好解释工作并劝导当事人撤回复议申请,有效节约行政成本。复议体制改革实施两个多月来,已成功劝导11名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三是简化流程,提升工作质效。对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等事项由区政府委托区司法局办理,并建立繁简分流的办案工作机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审”,有力提高案件办理工作效率。四是案件回访,履行监督职责。严格落实复议案件跟踪回访制度,充分听取群众对复议案件办理的反馈意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三、打好“便民拳”,将改革成效转化为复议为民实效。

一是搭建“1+N”服务网络。以区行政复议中心为轴心,在各镇街的司法所设置受理点、咨询点,实现复议服务遍布全区,进一步拉近群众与行政复议的距离。二是实行“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办案模式。综合运用复议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将调解、和解工作贯穿于复议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同时,针对不同案件情形,由不同的调解员适用不同的调解方式进行分类调解。对于重大复杂或调解难度较大的行政复议案件,由政府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有效提高行政争议的化解效能。复议改革前后,随案发出《调解(和解)告知书》150多份,切实将行政复议打造成“上接法律、下接地气”的官民矛盾化解前沿阵地。

四、打好“宣传拳”,持续提升行政复议公众知晓率。

为引导人民群众找准改革后的复议机关,新会区司法局针对农村复议案件较多的情况,开展“行政复议进乡村”系列宣传活动,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性法治氛围。在司前镇龙溪村、陈鹤冲村、中云村和潮塘村开展4场 “以案释法”行政复议专题宣讲会。在罗坑镇开展行政复议改革宣传活动,现场派发行政复议宣传资料达2000份,并为群众详细解读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内容、作用以及行政复议的申请、办理流程等,确保人民群众广泛了解行政复议体制的变化,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