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援人张某来到新会区法律援助处,将一面印有 “秉公办事,执法为民”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借此表达对区法律援助处和法援律师的感激之情,使其历时近三年的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张某于2019年3月入职某公司从事维修工作。入职十天后,张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伤残。此时,该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未为其购买社保,亦未曾向其发放工资。事故发生后,公司甚至拒绝承认与张某存在劳动关系。双方多次就工伤赔偿事项协商无果。为此,2019年12月,张某持相关材料到新会区法律援助处寻求帮助。区法律援助处受理后,迅速指派律师承办此案。
找准“关键点”,助受援人化被动为主动
法援律师接案后,经反复研究、细致分析,认为该案的关键点在于能否确认公司与张某的劳动关系。随后,法援律师迅速指导张某尽可能收集证据,如企业群上下班打卡记录、工作微信群聊天记录、短信截图、录音等,并代张某向新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申请仲裁。2020年3月,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就此案组织开展调解。面对有力的证据,公司同意协助张某办理工伤认定申请手续,默认了与张某的劳动关系。
紧抓“争议点”,为受援人争取最大权益
双方劳动关系的确认使该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公司未曾为张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张某无法顺利向社保主管部门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公司也拒绝向张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费等。法援律师遂再次代张某向新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提起仲裁。在本次仲裁中,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作出不支持相关赔偿费用计算标准及项目的决定。张某不服,于2021年3月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援律师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迅速整理证据材料。在法院庭审当天,由于法援律师举证条理清楚、法律依据充分有力、代理意见合情合法,张某的全部诉求得到区人民法院的支持。
牢记“出发点”,赢得受援人认可和肯定
在历经二次仲裁、一次庭审后,公司再以不服一审判决为由上诉至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援律师沉着应战,一方面准备答辩材料,另一方面及时安抚张某焦急的情绪,并承诺竭尽所能为其依法维权,守护公平正义。法援律师的坚守让张某吃下了“定心丸”。2022年4月,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公司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判决。但公司拒不履行判决。法援律师再次代张某向新会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2年7月,张某终于取得20多万元的全部赔偿款项。至此,该案历时近三年终于划上了圆满句号,法援律师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律师法律援助的社会责任。
张某只是新会区法律援助受助群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会区法律援助处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原则,把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努力让每一个受援人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5宗,解答群众咨询414人次,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