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小看身边的网约车司机,因为他可能是一位身怀功勋章的“兵王”。
“人一定要有精神支柱,不能总闲着。”今年7月,已经进入退休生活的雷应召,申请注册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
雷应召是某基地扫雷舰大队的一级军士长,任职于扫雷舰的“心脏地带”——机电部门,曾立三等功,于今年3月退休。4月,该大队首次为退休士官举办仪式,雷应召与另外两名一级军士长,身披绶带整齐列队面向军旗敬礼告别。“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我觉得那是我从军生涯的高光时刻。”
雷应召(右三)
海军新兵的晕船往事
“当兵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晕船啊!”1990年3月,来自河南的雷应召“应召”入伍成为一名海军,并在东莞市虎门镇沙角一带训练。同年10月,他被分配到台山市北陡镇,便一直留在江门。
全速前进的舰艇,哐啷作响的油漆桶,极度上头的眩晕与恶心,以及不忍晕船的跳海同年兵……这些都组成了雷应召1991年7月的回忆。
浪涌上行驶的舰艇,在失重与超重之间来回反复。“班长让我去取工具,我从舱里出来一个踉跄,小腿被油漆漫过。”原来,油漆桶因强烈碰撞产生裂口,导致油漆倾洒一地。任务结束后,雷应召找来了“香蕉水”(稀释剂)拭擦脚上的油漆。他光着脚坐在甲板边上,突然传来连连呐喊——“我不活了!”
歇斯底里者正是雷应召的同年兵,两人感情甚好,一个学轮机,一个学发射。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仅是晕船发泄时,同年兵竟扶着栏杆,翻身一跃,跳进海里!
“平时一起学习训练,他不是有轻生倾向的人,但那次浪涌确实特别大,我们都眩晕反胃得难受,而他真的到了崩溃边缘。幸好当时边上,有一位穿着作训服的老班长,眼疾手快地把他救上来。”雷应召表示,不仅海军新兵要克服晕船,甚至有些十几年的老兵仍在适应路上。
舰艇运动时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有多让人眩晕?“艇上放着一个大桶,时常有三四个人同时挤过去呕吐,大家的头互相磕碰在一起……”雷应召强调,晕船的可不止人。“以前靠岸停泊,偶尔会有老鼠混进艇内。出海后老鼠便奄奄一息,晕趴在船上,踢它都不动。”
三年的时光,雷应召终于克服了晕船反应,对于强化前庭器官耐受性,这时间算短了。“部队设置了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如荡木、旋梯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信念与专注。”雷应召坦言,老想着晕船,啥事都干不了,而长久地专注于自身的工作,才能克服生理上的不适。
雷应召,摄于1998年
三当“新兵”铺就“兵王”之路
雷应召认为自己当过三回“新兵”:1990年,入伍踏上导弹艇;2007年,转型到扫雷舰;2013年,新型扫雷舰列装部队。
2007年,雷应召调职到扫雷舰,身份由机电长变成了军士长。虽说都是机器机械,但导弹艇与扫雷舰的设备千差万别,管路也各不相同。“荣誉与压力是双刃剑的两面,身为军士长,必须比别人更努力,做得更好。”于是,他每天跟着班长学装备、翻资料、摸管路,“班长比我年轻太多了,虽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但必须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
夜幕降临,泡一壶茶,伴着温热的茶香,雷应召埋头苦读至凌晨。“喝茶提神,还能让我静下心来。”普洱是他的最爱,同时新会柑普茶、小青柑等也曾抚慰他数载的夜读。“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我才‘吃’透扫雷舰轮机的理论与实操。”
2013年,新型扫雷舰列装部队,雷应召“再当一回新兵”,学习新装备知识,探索管装模式。特别是涉及到新型装备的调整和维修,难度指数便系数翻倍。“丝毫的判断误差,后果大相径庭,说明书不能解释一切问题,书上也找不到答案,我们只能上网查证和凭经验感觉。”
尽信书,不如无书。从海上训练到实战演训,遇上紧急情况,雷应召善于用身边的工具与资源来排除故障、抢险抢修。
连遭故障,手上却无内窥镜等检测工具,他敲碎镜子临时自制一个;海上执行任务时,尾轴的轴套因螺纹滑丝而无法咬合,他绕上生胶带将其拧紧;三个小时后再次滑套,他便将生胶带搓成颗粒状并掺入胶水,涂抹在螺纹上以增强与轴套间的摩擦力,并用四个烤灯加速胶水凝固,最终舰艇安全“熬”到了维修时间……
“1990年到2020年,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部队扎根成长、苦练本领,并有幸成为“兵王”一员,感概良多。”雷应召说,自己早已喜欢上跟随扫雷舰战风斗浪、亮剑大海的日子。
雷应召
华丽转身,退休后的人生选项
海军之路的艰难险阻,与和平时代人们所认为的,有些不一样。
雷应召回忆,初到导弹艇轮机组,是在封闭狭小的机舱里工作,周围环境高温高湿高噪音,且值班都是单战位,没有轮岗。“工作连轴转是常态,特别是盛夏季节,衣服上的汗水就没有干过。”
“海上航行,失去动力的舰艇如水上漂浮的叶子。”某次演练的返航途中,机器发生故障,雷应召组7人合力抢修了一天多才解决问题。“返航的三天,我们一直精神紧绷,生怕再出故障。”
2017年,台风天鸽袭击江门,雷应召所在的扫雷舰需完成防风任务。“舰内仿佛地动山摇,巨响如雷,却无法得知外面的情况。但人在舰在,我们都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到底。”
“干这行,要不怕苦累,不畏险难。”30年的坚持,雷应召说离不开家人对他的绝对支持。“我长期没在家里,没能对父母尽孝,没能参与大女儿的成长点滴……”话至此,这位高大壮硕的军人突然声线哽咽,眼眶湿润。
雷应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成年,小女儿两岁多。“大女儿小时候曾夜里发病,而我看到信息时已经过去很多天……如今我退休了,有时间照顾小女儿,才知道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雷应召与两岁多的小女儿
当起“奶爸”的同时,雷应召还当起了网约车司机。“到处跑跑,了解社会行情也好。”7月22日,他来到江门市新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咨询了解军休干部的相关平台。“做义工也好,创业就业也好,想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雷应召的家里,有一个柜子,收藏着六七套海军制式军服,包括新旧款式的常服、礼服、作训服等。他说,每次看到这些军服,就想起带着荣誉离开部队时的兴奋、不舍和迷茫。“我迷茫的不是生活的问题,而是退休后将要面对的人生。”
【撰文】南方日报 黄绍侦 (李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