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到明叔(化名)家里,“新居大吉”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明叔眉开眼笑地说:“家里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回想起大半年前明叔为没有钱修葺房屋而忧愁的面孔,如今是喜上眉梢。
明叔是一名七十多岁的退役军人,也是无儿无女的低保户,其居住的房屋已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洗礼。由于明叔长年累月用木柴烧火做饭,房子四周的墙面已经蒙上厚厚一层油垢;屋内横梁腐朽,存在安全隐患;电线老化严重,已出现多次漏电现象。加上屋内阴暗潮湿,门外几平方米的空地上堆满了杂物,散发出阵阵霉味,居住环境堪忧。然而,明叔一直没有经济能力重修房屋,抱着吃亏一点没所谓的心态,他从未向他人诉说自己居住条件恶劣的苦闷。
为了让明叔放下顾虑,感受到服务站工作人员的真诚服务,切实改善明叔恶劣的生活环境,服务站人员做好明叔的思想疏导、整合已有帮扶政策和社会援助资源,帮助明叔建造一个温暖的新家。
用“心”倾听,拉近双方距离。初次探访明叔时,碍于彼此的陌生,明叔基本不主动说话,工作人员始终用同理、倾听的手法与其交流,哪怕明叔只是轻微地点点头,工作人员也真诚回应表示理解,在多次上门走访过程中,明叔接受了服务站的关怀与帮助,并答应将常年堆积无用的杂物扔掉,改善了房屋周围的环境卫生。
用“理”调解,解决土地纠纷。据明叔所说,按照父辈流传下来的说法,门前有几平方米的“小土地”是别人的,由于计划开展修缮工程,对方为此产生了分歧。服务站工作人员到村委会了解到,当年只是口头承诺转让产权,但双方一致没有签署有效文件,服务站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多部门共同调解,最终平息了这块土地纷争,使用权为明叔本人使用。
用“力”施策,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土地纷争之后,三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协同三江战友服务队、工程师傅对明叔的房屋进行实地测量,并结合明叔的想法商榷整改方案,确定装修材料、设计等问题。服务站工作人员详细为明叔介绍住房难帮扶政策,协助他整理资料,成功为明叔申请了1.5万元的帮扶资金,但仍有大约6.5万的资金缺口。在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慈善会共同支持下,最终成功筹集累计约8万元帮扶资金。随后施工队紧锣密鼓开展修缮工作,务求在春节前完工让明叔入住。
如今已经住进新居的明叔曾感慨地说:“想不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新房子!虽然我没有子女,但能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关爱,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兵的关心优待,感谢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直以来的奔走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