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提升退役军人“四感”!新会获评省“十大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4-06-19

  摘要: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近日,广东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深圳召开,会上为获评“十大优秀改革创新案例”的单位颁奖。《江门市新会区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以“四聚力”助推退役军人“四感”提升》案例入选其中,并获颁奖项。

  新会区现有退役军人约1.85万人,近年通过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以“四聚力”助推退役军人“四感”提升——设置专项经费聚力全面覆盖,让退役军人幸福感更有保障;引入社工专业服务聚力帮扶解困,让退役军人获得感底色更亮;引入社工专业服务聚力情感互通,让退役军人归属感根基更牢;引入社工专业服务聚力思政引领,让退役军人荣誉感氛围更浓……扎实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朝着高质量目标迈进。


  (标)落实帮扶解困

  走访调查,摸清退役军人“困难底数”。基于辖区服务对象基数大等情况,新会将社工探访调查与退役军人常态化走访紧密结合,通过分类管理模式,以智慧网格为服务单元,将辖区内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划为服务对象,采取电话问候、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详细登记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生活生产、家庭状况、困难情况等,协助服务站工作人员完善“一人一档”信息并动态更新,进一步充实走访人力资源和信息调查质量,及时有效、系统掌握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困难情况。

  联结资源,拓宽退役军人“帮扶路数”。用好社工机构平台挖掘和联结社会资源,新会加强与社会热心企业、慈善团体、爱心个人的交流合作,寻求社会服务与拥军帮扶结合点,多渠道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医疗和就业等方面存在问题,推动退役军人“一月一帮扶”,实现资源与需求的有效对接。2023年5月以来,新会区慈善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启动“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项目救助7人,金额达13万元。

  关爱直达,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指数”。为服务对象搭建社会服务支持网络,新会引入社工服务情绪ABC专业理论,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疏导心理问题,重树生活信心,给予正面反馈。采取个案帮扶形式,对情况特殊的对象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例如,会城街道辉伯(化名)由于家中遭遇重大变故,儿子相继离世,家庭陷入困境。社工采取“水滴筹”社会救助和协助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帮助他解决生活负担,同时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多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反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标)促进情感互通

  策划“金点子”项目,新会不断增强社工与退役军人信任关系。社工结合退役军人角色特点,结合退役军人“一月一活动”,设计富有军味元素的活动和项目,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其中,增强退役军人党性修养,丰富日常健康文化生活,提升退役军人服务内容。比如,协助打造军休干部医养结合项目试点,通过“专业社工+专家医疗团队+社会化养老”的跨界合作模式,既实现了新时代军休服务创新发展,通过长期、细致、周到的服务也让军休干部充分信任社工,双方形成良性互动交流。

  发挥“连心桥”作用,新会持续推动政府与退役军人良好沟通。社工大力宣传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并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各项政策救助,传达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关心关爱,帮助政府部门树立良好形象。截至目前,通过社工对接163名退役军人获省应急救助资金274.25万元,36名退役军人获市应急救助资金21.68万元,单个最高获得救助资金达10万元。此外,社工作为中间人,通过聊家常的形式倾听和掌握退役军人的真诚意见,为政府部门提供真实有力的意见反馈,推动惠军拥军措施更科学、精准地制定和落实。

  启动“催化剂”功能,新会助力深化战友之间彼此深厚情谊。新会区60岁以上退役军人比例约占51%,退休之后生活单一、社交圈窄,容易与社会脱节。社工抓住问题导向,通过退役军人服务项目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老兵生日会、健康讲座等一系列团康活动,推动战友在各类活动中交流思想、分享生活。此外,不定期邀请退役军人家属、党员义工参与活动,提升退役军人参与积极性,构建温暖“大家庭”。


  (标)强化思政引领


5e6b0f43e4c7b26b788d367334ce7bb.png


  引导退役军人担任“红色宣讲员”。社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挥退役军人爱国爱党的优良品质,鼓励有演讲特长的退役军人参与到“葵乡号角”老兵讲堂,面向中小学生、党员干部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退役军人使命担当。累计开展老兵宣讲活动69场,覆盖3904人次。比如,会城街道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培育数名退役军人宣讲师,每年均积极开展老兵宣讲“七进”系列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种爱国拥军的精神火苗。又如,睦洲镇社工机构协助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同心共筑强国梦”主题活动,通过红色宣讲、升旗仪式和军事训练,涵养爱国情怀。

  引导退役军人担任“社会志愿者”。社工注重物色收集热心公益事业、身体素质良好的退役军人,推动退役军人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奉献社会提升自我价值。譬如,社工协助会城葵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雷霆少年兵”军事夏令营、“童心筑梦,培根育红苗”等主题活动,2023年队伍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引导退役军人担任“基层服务员”。社工机构通过联系社区(村)了解近期举行活动情况和人力需求,组织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推动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政策宣传活动、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又提供相关服务技巧和工作要点技术性辅助。比如,在新会区军休所与南园社区开展结对共建中,社工协助组织军休干部慰问社区困难群体、协助辖区居民参与消防演练、向居民宣传爱国拥军精神等。

  (信息来源:南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