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8-07
从保家卫国的热血军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黄连洪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身份转换。这位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奇乐村的“兵支书”,将军事战略思维与乡村治理智慧有机融合,在曾经凋敝的村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乡村振兴攻坚战。
新会“兵支书”黄连洪(右一)
强基固本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突围战
2020年12月,当黄连洪接过奇乐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令人忧心的图景:基础设施破败、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失严重。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乡村阵地,这位退役军人没有退缩,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迅速制定了“先强基、后提升、再突破”的战略部署。他深知,乡村振兴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
“强基战役”从环境整治打响。黄连洪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清除堆积如山的杂物垃圾,拆除危房违建,组织志愿队清理河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正是从这些细微处入手,村庄的肌理与村民的信心正逐渐被重塑。
基础设施改造更是一场硬仗。黄连洪四处奔走,争取上级及多方资金支持,将坑洼村道变为平坦硬底化道路,点亮夜间路灯,打造景观带。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奇乐村已实现25个垃圾收集点规范化运营,建成3座农村污水治理设施,2条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六个一百”共建行动,争取上级25万元资金支持,建成双拥主题公园、拥军公园;建成7个口袋公园与1个健身广场。
长乐双拥公园
其中,2024年初落成的双拥主题公园、拥军公园,不仅是实用设施,更是黄连洪军人情怀的具象表达。他将军事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乡村建设,使这些空间成为承载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的精神地标。
在奇乐村长乐小组,一处4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成为黄连洪巧思与实干的生动注脚。这块曾经的卫生死角,在他的带领下蜕变为村民休闲娱乐的乐园。这种“微更新”模式成本低、见效快,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荡起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
深谙“人民战争”的精髓,黄连洪通过一个个小项目的成功,逐步动员起全体村民的力量,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奇乐样本”。
育才兴业
“人才战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黄连洪最富远见的战略,莫过于将人才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工程。
2024年8月27日的“奇乐村奖学助学金发放会”上,他利用村集体收益设立专项基金,表彰优秀学子与青年。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当下的人才流失问题,更是在为村庄的未来储备战略资源。正如他所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这种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前瞻性思维,体现了黄连洪作为“乡村指挥官”的战略眼光。
奇乐村发放奖学金
三年多来,奇乐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2024年,奇乐村的村组经营性总收入,已从2020年的100多万元跃升至710.89万元。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黄连洪将军事管理中的执行力、团队协作和战略规划等要素创造性转化为乡村治理智慧的过程。他将军营中培养出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完美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在黄连洪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乡村带头人的形象——既有军人的坚毅果敢,又有基层干部的细致耐心;既能运筹帷幄制定战略,又能冲锋陷阵解决具体问题。他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建设,而是一场涉及组织重构、文化重塑、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
脚下的土地,就是黄连洪永不换防的阵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依然保持着军人冲锋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奇乐村的蝶变印证着:当军人的精神品质与基层治理的艺术相遇,可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乡村振兴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