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全域旅游】走进新会书院,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来源:相约新会    发布日期:2022-07-11

新会,千年文脉源远流长

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是新会人的精神标识

是新会发展的根基

也是新会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筹建于民国初年

尽显晚清岭南祠堂风格的新会书院


  坐落于新会一中校园东侧的新会书院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记录着新会的文化脉络,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是新会阖邑族群于民国初年筹建的合族祠堂。据史料记载,新会书院的前身是明代新会县衙所在地。

1_结果.jpg

  为什么一座县衙会变成一座书院呢?原来是在民国初年,为了筹集军费,各地要变卖公产,新会要变卖衙门的消息传出去后,外地的一户大族马上准备竞投这块地,还准备用它来建造祖祠。新会乡亲知悉后,决心不让这块地落入外县人手中,于是四处活动说情、筹款。经过各地乡民一番努力,终于筹足资金投得这块吉地,并且决定在这里兴建一间书院,为新会培养人才,使各乡各姓的子孙都能得益。

2_结果.jpg

  走进书院可以看到,书院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而且雕塑工艺十分精致,据说,其建筑规模之大,做工之精细,为当时全县建筑之冠。新会书院的装饰图案寓意吉庆,有历史人物、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器物组合、几何纹饰等,题材取自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戏曲、风俗民情等,其中多以“独占鳌头”“连年有余”“鱼跃龙门”“双蝠捧寿”等吉祥图案为主。整座建筑外表宏伟壮观,细部则精雕细琢、装饰华丽,带有明显的晚清岭南建筑遗风。

3_结果.jpg4_结果.jpg

  据记载,新会书院始建于1918年,经过将近10年的修建时间,终于在1927年全部工程竣工。新会县立师范学校迁入之后,成为了新会书院兴办的首座学校,是当时新会办学规模较大且较有影响力的师范学校。

  新会博物馆副馆长傅军节:“兴办书院是为新会培养人才,希望新会学子通过努力学习,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新会书香世代的文脉一脉相传。”

  抗战胜利后,新会县立一中迁至新会书院。新中国成立后,新会一中一直沿用书院校址,60多年来,大批优秀学生在此毕业,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栋梁。新会书院默默静守95年,承载着新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见证着新会这座文化古城与时代同频的变迁。

5_结果.jpg

  近年,为了加强对新会书院这一文物古迹的保护,提升城市品质,我区积极推进新会书院修缮,目前,一、二期修缮工程已经完成。

  新会博物馆副馆长傅军节:“经过两期的修缮,新会书院基本恢复了原貌,现在新会书院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国学堂、棋室和文创室等。”

  如今,新会书院增添了多个功能活动区域,定时举办文化展览和文化活动,对外开放参观,已成为新会历史文化的又一个重要地标。

将近百年的新会书院

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依然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是新会人为之骄傲的一座历史文物



来源丨新会电视台《今日新会》

(来源:相约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