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江门市新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工作动态
扫码看村,新会这5个中国传统村落有了“身份证”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1-23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求,近日,在相关部门和各镇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新会区茶坑村、天马村、京梅村、霞路村、慈溪村等5个中国传统村落正式挂牌并完成数字化,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标志着新会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传统村落标志牌由中国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村落名称、监制单位、公布日期、二维码6部分组成,放置在各村落的显眼位置,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了解村落的背景简介、历史沿革、选址格局、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信息。

茶坑村

茶坑村.jpg


  茶坑村是著名的启超故里,传统村落保存基本完好,聚落整体格局较好地延续岭南广府“梳式”布局传统风貌。2023年,茶坑村对旧礼堂、旧村委会、和石祠堂、衷玉梁祠堂、仁堂、友立祠堂等6栋建筑进行翻新维修,激发村落内生活力。近年来,茶坑村以“启超故里,陈皮之乡”为主题,以农业与旅游业为引擎驱动乡村经济发展,通过道路硬底化、旅游服务设施置入、品牌活动策划等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了村庄对外接待能力和地域知名度,促进生态环境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天马村

天马.jpg


  天马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和历史故事,激活乡村振兴“文化细胞”,积极做好传统村落开发保护利用工作,对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改造明确了管控要求,依托一、二类风貌区的划分细化各管控要素,提出不同管控策略,对代表性的核心区加强精细化管控,突出村落历史文脉。目前天马村通过整合周边生态湿地资源,打造发展成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历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湿地公园——“小鸟天堂”国家级湿地公园。

京梅村

京梅村.jpg


  京梅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发源地。目前,蔡李佛文化广场升级、蔡李佛始祖馆升级、明代碉楼修葺、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蔡李佛武医主题巷、红色故事巷、蔡李佛文化传承中心、青少年训练馆等建设项目正式建成开放。京梅村依托“蔡李佛拳”国际品牌,通过“整体保护+旅游激活”的方式,大力发展“蔡李佛文化+红色文化”文旅产业。

霞路村

霞路村.jpg


  霞路村的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现存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等13座祠堂,清晰记录了古村的历史脉络。霞路村也是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心系桑梓,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借鉴外国城市建设经验,在房建规划中首创了统一、规范的建筑设计,建成了闻名五邑的华侨村五福里。此外,“古井烧鹅”驰名中外,印证古井古韵。目前,霞路村正依托本土资源,将“烧鹅文化”与“粤菜师傅工程”相结合,完成天成街活化改造二期项目,形成充满古井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中国传统村落活化改造试点。

慈溪村

慈溪村.jpg


  慈溪村的古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如慈溪宋室亲臣赵公祠(本厚堂)、文昌阁、诸公祠、福音书室、本厚学校、其安大屋、东焕楼等特色古建筑。慈溪村十分重视古建筑修缮工作,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成立大祖祠堂重修筹备组,协商解决重修重建工作。村中较好地保存着民国初年由慈溪村旅居海外华侨捐资筹建的本厚学校,开创侨乡办学的先例,为家乡培养大批人才。近年,本厚学校蜕变为新会区文化艺术地标,现已打造成“古井艺术部落”研学基地,历史印记与现代痕迹相融相辅。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下一步,新会区将把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及活化,并加快挖掘其他镇(街)各具特色、连片储备的传统村落资源,探索“连点-串线-成片”的保护模式,让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得以留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