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从“建造者”到“赋能者”——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新会“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样本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8-18

  绿草如茵的步道旁,健身器材与休闲座椅错落有致,木质围栏环绕的“圩镇客厅”为居民搭起交流角落,而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物堆积、杂草丛生的闲置荒地,如今变身便民利民的活力空间。这是新会区建筑业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1.jpg

大泽镇圩镇客厅

  结对帮扶,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大泽镇滨江公园曾是杂草丛生、设施脏乱的荒地。通过政府走访发动、中建三局大力支持,如今蜕变为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绿美公园。健身步道串联广场、球场、儿童区,设施整洁完善,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2.JPG

大泽镇绿美生态小公园

  近年来,通过走访调研挖掘需求、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会区推动43家优质建筑行业企业与11个镇街71条行政村建立结对关系,挖掘帮扶公益性项目68个,涉及资金约1亿元。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托举起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央地合作,实现镇村增“颜”提“质”

  走进司前镇,美丽圩镇建设工程(一期)正在为这座城镇注入新活力。在中建六局的支持下,700米新河西路完成沿街综合整治,窗户更明亮、墙面更清爽、空调机位更规整;龙舟湖公园畔,2.5米宽的亲水碧道依河而建,结合龙舟文化设置的景观设施,更显司前地域特色。

3.jpg

司前镇新河西路

4.jpg

司前镇龙舟湖公园

  这背后,是新会区立足大型建筑业企业聚集优势的深层考量,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房风貌特色塑造、镇村绿化美化”四大领域,打造一批“建造方式先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示范精品工程。2024年以来,全区围绕“公益主导、微利运营、市场补充”的多元协作机制,与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六局共谋划合作项目12个,总投资约5亿元。

  机制保障,以“双向奔赴”实现“双向奔富”

  政企联动的持久动力,源于机制创新的“催化剂”。2023年12月,《新会区推动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目前,新会区已建立优质建筑业企业名录,并多次召开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为建筑业企业与镇街合作“牵线搭桥”。更值得关注的是,政企联动正从“单向帮扶”升级为“双向奔富”。今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交四航局、中建四局、中建二局等多家建筑业企业主动担当,累计认捐2320万元用于支持镇村建设。

  目前,我区锚定“示范引领、全域提升”战略目标,全力做好重要线路、重要区域、重要节点风貌提升及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三江镇与中建二局通过开创性的“公益+微利”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央企社会责任与地方政府统筹优势,投入约700万元打造五四村示范段,这一模式突破传统政府单一投入局限,开创性地实施“三位一体”品质提升工程:在景观绿化方面,精心规划江门大道南(东)线、中阳高速出入口等区域,通过乔灌草立体搭配、季相变化设计等手法,打造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在基础设施方面,采用“微改造+功能植入”方式,系统提升大洞大桥等5处交通节点功能,同步完成300米村道硬化及12处交通标线规范化改造,实现交通设施“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有机统一;在建筑风貌方面,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对村委会周边20间民房及6处沿线看护房实施“一房一策”特色化改造,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建筑风貌体系。

5.jpg

三江镇五四村示范项目位置示意图

  项目自2025年6月底启动以来,通过“多专业协同推进”等创新机制,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8月下旬将全面呈现“交通动脉景观化、生态修复系统化、文化展示场景化”的复合成效,届时将成为展示我区城乡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这一创新模式通过科学构建“重要线路-重要区域-关键节点”三级品质提升体系,不仅有效破解了城乡风貌提升的资金瓶颈难题,更探索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可持续推广路径。

  从“政府引导”到“企业参与”,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的结对帮扶,正成为新会区“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深化政企协作机制,以项目为纽带推动建筑业产业链集群发展,引导更多企业在助力镇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提档升级中共享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