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5-19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会区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提质年”工作主线,打造“红色服务链”,持续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上挖潜聚力,转变作风、敢于担当,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和建设架桥铺路、排忧解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卓越服务和优越营商环境。
“企登记 心服务” 专人对接 “零距离”
“我想加快速度将厂房融资抵押。”“商品厂房的转移登记要如何办理?”在企业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室,不同需要的人员前来咨询业务。继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流动车、交房即发证、上门服务、“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后,区自然资源局于去年7月创新推出企业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室,以打造“企登记 心服务”党建品牌为抓手,为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抵押融资、疑难问题协调的“靶向服务”,打造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工作室业务骨干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
专人指导。安排业务骨干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全程对接指导,24小时不关机向企业提供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引导帮办等“一对一、全流程、闭环式”的贴心服务。
精准“问诊”。重点针对企业在办证处理、权证注销等事项容易走弯路的情况和政策解答等方面为企开展“面对面”精准咨询,协助企业把问题聊深聊透聊彻底,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在不动产登记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服务延伸。联动各镇(街)自然资源所,通过业务下沉、服务延伸,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意见快速反馈、问题快速处置,切实做到让企业申请不动产登记“网上能查到、随时能找到、电话能问到”。
▲不动产登记工作室帮助企业快速出证
去年7月,江门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到企业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室诉说困难,因疫情影响,企业急需通过厂房盘活资产。获悉问题后,该工作室快速将办理流程变“串联”为“并联”,成功在一日内出具不动产权证,帮助企业渡过经营难关。目前,工作室已为企业颁发770本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证明,跑出了为企服务新速度。
实行“容缺受理” “绿色通道”解企忧
“对用地企业而言,时间意味着‘真金白银’,这个容缺受理制度帮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我们感觉非常方便!”据悉,江门某实业公司的工业园是重点商品厂房项目,区自然资源局通过容缺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大大降低其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对其开展融资贷款等经营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办理“容缺受理”事项
材料不全是造成不动产审批业务中企业“反复跑”、“来回跑”的最主要原因,不仅降低审批效率,更浪费企业时间。为提升办事效率,区自然资源局秉承“让服务多走心,让群众少跑路”的基本理念,实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容缺受理”工作制度,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审核部门预审不动产登记材料,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经申办企业作出相应承诺后,先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时限,打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周期,最大限度地缩减办证等待时间、精简办事流程环节,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满足企业急于用证的需求。
同时,为更好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区自然资源局推行邮政寄证便民利企服务,权利人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可选择“邮寄送达”,使“最多跑一次”成为上限,为企业提供更省时、安全的服务。
强保障 提质效 规划服务“直通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区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党建为引领,推行重大项目用地规划服务保障“直通车”模式,将用地规划保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介入、主动作为,打造规划服务“金名片”。
▲领导带队到企业开展调研
超前谋划强保障。将主动服务意识融合到规划业务的各个环节,以保障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从项目筹备之始便积极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 组织有关人员提前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和核算,针对有关技术问题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提升审查效率,为项目建设做好规划保障。
▲服务专班主动上门对接镇(街)开展工作
专班推进提质效。建立服务专班,每周主动上门对接各镇(街),及时现场查看并提前开展项目审查,建立重点项目用地规划问题一次性告知、分阶段办理、动态化调整、全周期服务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精简流程,让项目单位“少跑腿、不跑腿”。建立问题台账,着力解决企业在规划报建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紧盯工程建设进度,倒排时间节点,明确工作措施,实施“一个项目、一套方案”对照督查推进。
极速审批优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畅通重大项目规划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机制,在基本材料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人签订容缺审批承诺书后即可出具审查意见,做到签出让合同即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节省报建时间,从而加快项目更快落地。
去年,区自然资源局通过对华津金属制品、杰联新材料项目等15个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采取“容缺审批+承诺制”模式进行设计审批,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土地服务“全链条” 助力“拿地即动工”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区自然资源局通过调研企业需求、精准掌握问题、提供靶向服务,构建“全链条”供地服务模式,做好工业企业用地要素资源保障,以高效土地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动靠前对接,明确用地标准。积极对接江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清单,掌握招商引资项目的“一手”情报。对照产业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力争实现各类重大项目应保尽保。依托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摸清项目用地基本情况,为分类施策盘活用地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提前介入地块履约监管协议、规划条件编制、地价评估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为“拿地即动工”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专班会商研究问题
专班跟踪服务,方案先编先审。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和保障团队,在项目洽谈阶段就开始指导开展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将经审查通过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履约监管协议一并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设计方案”“带项目”出让制度。联动各镇(街)对供地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报”,及时跟踪问题解决进度,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部门协同作战,容缺承诺审批。用好《新会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用地协同工作规则》,不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联络,谋划构建以自然资源要素协同工作为基点、区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为主轴的全要素保障重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方式,深化并联审批工作制度。采取“承诺制”“容缺受理”“业务集体审核”“重点项目推进会”等举措,实行随时反馈、即时调度的协同工作模式,全流程、高效率保障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服务支撑重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去年,出让工业用地38宗2882亩,工业用地面积和出让金额全市排名第一,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