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
今年土地日的主题——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全国土地日简介
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保护耕地必须坚守五条“红线”
1.严守耕地数量红线
2.严守耕地质量红线
3.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4.严守城市开发边界红线
5.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是指频繁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是有底线含义的数字。保住18亿亩耕地,就确保了中国粮食安全,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可以从容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受制于人。守住这条红线,也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有序释放建设用地,严把土地闸门。
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农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高标准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营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历年宣传主题
1991年: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生命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2009年: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2010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2011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
2012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3年: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2014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2015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2016年: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2017年: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2019年: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
2020年: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珍惜土地资源是建设美丽家园的关键举措,也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家园,同一份希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珍惜土地、节约用地、齐心护地,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