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海洋大市,江门市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岛数量众多,全市共有561个海岛,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海洋资源禀赋良好。丰富的海域、岸线、海岛、港湾、生物等海洋资源为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近年来江门市海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约占全市GDP的16%,其中2019年江门市海洋经济总值达到1351.22亿元,增加值为48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3.1%。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工作,全力推动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谋划“蓝色崛起”:滨海旅游业方兴未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向海而生”的江门未来可期。
滨海旅游持续兴旺
滨海旅游方面,川山群岛是江门市最具代表性的滨海旅游景区,位于台山市南端、珠江口西侧。川山群岛分为上川岛(157平方公里),下川岛(98平方公里),乌猪洲,漭洲,琵琶洲,王府洲,坪洲,围夹岛,观鱼洲等。其中最大岛屿是上川岛与下川岛,分别为广东省第二、第六大岛。川山群岛的名称即来源于这两个岛屿。
川山群岛被誉为“南中国最浪漫的海岛”,以水清沙白椰风海韵而闻名。如今,上川飞沙滩和下川王府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他主要旅游景点包括上川金沙滩、省级猕猴保护区、下川七星伴月、下川獭湾等。1994年,上川飞沙滩旅游区、下川王府洲旅游区被评为“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2014年,上川岛、下川岛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2015年下川岛王府洲入选“广东十大美丽海岸”。
到上川岛登岛游玩的游客
今年国庆期间,台山市海岛滨海景区人气持续畅旺,川山群岛旅游区推出了沙滩音乐节、沙滩缤纷泡泡等精彩活动,每日登岛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10月1-7日,上岛游客接近6.4万人次,最高峰为10月2日,上岛游客逾1.7万人次。那琴半岛海上摩托艇、海上香蕉船、海钓、飞艇环岛游等游乐项目,以及海上石林元素吸引超过1.5万人次游玩。黑沙湾、浪琴湾、海角城等其他滨海景区人气不减,众多游客前来度假和品尝海鲜。
上川岛风光
人文景观 底蕴深厚
除了蓝天碧海的自然风光外,江门市沿海地区还有许多蕴含悠久历史和独特海上文化的人文景观,如大洲湾遗址、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崖门古炮台、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等,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游客需求。
大洲湾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内。大洲湾遗址经1965、2004、2007和2014年的多次考古调查和2016年的专项考古发掘,发现大洲湾海滩、海岸及海岸上的山脚平缓坡地上都散落有明正德和嘉靖时期瓷片,且在海岸冲击断面形成了延绵约500米的瓷片人为堆积层,并伴随有碎石人工堆筑平面和古代石构房址遗存。2016年,大洲湾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位于台山市台城南区台南大道北侧陈宜禧路西侧,楼高6层,建筑面积 10271.00 ㎡,整个展馆以华侨文化、华侨名人、城市规划展示、华侨文物为主要内容,运用实物、图片及影视等多种方式把华侨文化与历史故事予以展示,整合浓缩侨乡历史、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观众可以直观了解台山社会经济建设、侨乡历史文化的发展。
崖门古炮台,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位于新会崖门口东岸,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基座和城墙分别以花岗岩或沙灰砌建和夯筑而成,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在700多年前宋元崖门海战遗址上兴建的我国首个古代海战文化主题景区,拥有广东省境内唯一的大型皇帝行宫、素有“广东故宫”之称的大型皇家园林。宫内形成占地1100多亩,集浩气广场、崖山诗墙、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寝宫、诗碑廊、望崖楼、白鹇亭等10多个景点于一体,聚 ①世界最大的传国玉玺主雕 ②全国最大的仿古战船标志性建筑 ③全国最大的一对姊妹锚 ④全国最大的“慈”字碑刻等众多亮点于一园的大型旅游区。区内珍藏展出了遗址出土的唐代古陶、宋代铜钱、宋元兵器以及12块国宝级的古碑等珍贵文物。慈元庙中还供奉有美的化身、慈满天下、坚贞不屈的杨太后塑像,供人祭祀。在这里,你不但能自由自在地游玩皇家园林,更可探寻中国四大古代海战之一的史迹,领略宋元崖海大战的史诗般的国画长卷;可瞻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三英及忠臣义士英勇不屈、气壮崖海的英雄浩气;可欣赏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陈白沙撰书和亲自监刻的、有“ 岭南第一碑 ”之誉的《慈元庙碑》;还可欣赏自宋以来,历代诗书大家和毛泽东、董必武、郭沫若等近、现代伟人记述吟颂崖海大战的诗书碑刻;可见识到崖山独有的蟠龙山桔;可品尝南宋宫庭秘传美食古井御制烧鹅。
加快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
兴旺的滨海旅游业持续为江门海洋经济助力的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江门“蓝色崛起”的新引擎。
银湖湾滨海新区规划介绍
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图
银湖湾滨海新区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东南部,是江门对接“双区驱动”战略的主战场之一,计划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和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同年,中共江门市委印发《关于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决定》,明确“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深化探索与澳门共建粤澳新型合作平台,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其战略地位地位可见一斑。
从区位上看,银湖湾滨海新区位于江门市区南部,距江门城区约35公里。毗邻港澳地区,水路至香港86海里、澳门47海里,距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62公里,是江门接受港澳经济圈辐射的第一腹地。从空间结构上看,银湖湾滨海新区主要包括1个核心区和3个园区共四大发展平台,其中核心区主要包括银湖湾的围垦区和崖门镇的崖南社区,控制面积约5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约19平方公里;三个园区包括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沙堆金门工业园区。
其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位于崖门镇,总规划面积2.5万亩,包括三个分园区,分别是环保产业园(约2774亩)、澳葡青年创业园(约6968亩),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位于银湖湾用海A区的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产业园(约15570亩),重点开发粤港澳“一程多站”的滨海旅游项目及中医养生产业研发和康养项目。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位于古井镇官冲村,规划总面积9421亩,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行业,已落户四方威凯涂料、芳源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等一批龙头项目。沙堆金门工业园位于沙堆镇东南部,规划面积10000亩,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已落户富华铸锻、海星游艇等一批优质项目。
更难得的是,银湖湾滨海新区未利用的土地、岸线资源丰富,控制区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是江门东部三区一市拥有最多可连片开发土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已引入多个重点项目。包括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碧海银湖文旅项目、御泉国际大酒店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等。
银湖湾滨海新区规划工作负责人、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方刘伟认为,银湖湾滨海新区土地资源丰富,承载力强,是银洲湖与西江虎跳门出海口交汇处以西的一块“白地”,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同时,这里拥有各类自然资源,如山、海、泉、田、林、水等,64平方公里古兜群山形成天然屏障,总库容4000万立方米的东方红水库形成纵横水网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
“目前,这里几乎是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也正因如此,很多新的理念可以贯穿到其中。”方刘伟表示。
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谭立慧 冯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