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时代,乡村学校少年宫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学校教育的璀璨补充,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近日,新会区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展览在新会书院举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强国复兴有我”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的生动写照。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各展示摊位上,葵艺、剪纸、丝带绣、红木工艺品等作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面对络绎不绝的人群,学生们一边耐心地介绍劳动成果,一边展示制作过程,忙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在大泽镇大泽吕金铨学校展示摊位上,用葵叶做成的鱼灯在阳光下尽情“摇曳”,各式各样的葵艺作品整齐摆放在展示台上。学生们现场制作烙画,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葵叶上作画。葵艺包括编织、葵油画、烙画等,是新会文化的瑰宝。大泽镇大泽吕金铨学校把葵艺作为乡村少年宫项目开展,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葵艺知识,感受非遗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在会城河南小学同学们灵巧小手的精心雕琢下,变成了美丽绽放的花朵、精致的几何图案。会城河南小学秉承“创建特色学校”的东风,从2007年开始启动剪纸特色教育,至今已有17年,并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展示着学生们的作品,以此打造艺术氛围,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大鳌镇大鳌小学的摊位上,摆放着一幅幅色泽华贵、立体感强的丝带绣作品。该校开展丝带绣少年宫课程已有10年,既提升了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使双手更加灵巧,又提升了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增进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陶冶个人情操和艺术鉴赏力。
“我的校园”“爱心之家”“动物之力”“硕果累累”......一件件精美的红木小工艺品摆放在会城伦文钜小学的摊位上,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悉,会城伦文钜小学聚焦红木文化,开设“红木制作”劳动课程,提升学生们在红木鉴赏和红木小工艺品制作方面的能力。此外,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一次“红木文化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 既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们从中学会感恩。
现场展示的劳动教育成果结合各校实际,将生活见识、学科知识与劳动常识进行了有机衔接与融入,获得观展市民的一致好评。
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展览是新会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的缩影和工作成效的展示,也是新会劳动教育的新起点,更为新会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新会结合实际,制定《新会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统筹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劳动实践基地,评选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常态。
全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思想建设类、文学类等多种活动项目。比如,睦洲小学开设了舞蹈、书法、篮球等8个兴趣小组;会城东甲小学则开设了27个活动小组,涵盖了体育、艺术、科普等多个领域。同时,各校还注重创新活动形式,如会城天马小学在暑期少年宫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童谣传唱”等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引导农村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各级乡村学校少年宫17所。接下来,新会区将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硬件建设,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添置必备的硬件设施和活动器材,设立专用活动室,使其硬件设施达到较高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大力开展交流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提升少年宫活动的质量水平、内涵境界,使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成果切实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办学特长。并且结合新会本地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农村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