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531513322XD/2023-00172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3-07-25
名称: 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农业生产工作指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农业生产工作指引

发布日期:2023-07-25  浏览次数:-

  高温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高温灼伤、产量受损、品质降低等,我局为大家安排了高温天气农业生产应对指引,请做好以下工作措施:

  一、水稻

  1.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安排在7月中旬及下旬,选用黑纱覆盖,注意保湿。

  2.已插秧的田块保持浅水层,持续时间约25天。注意水浆管理,苗数到就抓紧搁田,轻搁田结合勤灌跑马水,防止搁田成烤田,若搁田搁过头,要及时上水。

  3.茎叶化除,防病治虫,药剂要选对选好,水量要足,傍晚用药。

  4.如需施肥,肥料要做到不粘叶,切忌叶尖带水施肥,否则易烧叶出现肥害。高湿烈日下,叶色易褪淡,需控制用肥,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接力肥的施用。

  二、新会柑

  7月中下旬以来,受连日晴热极高温下,使许多柑树出现枝叶凋萎、黄化、脱落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柑树健康。在土质粘重的柑园,会对柑树根系造成普遍和不同程度影响,轻者新梢转绿异常、叶片偏薄无光泽甚至失水萎蔫状、叶片退绿黄化等症状,严重者同期并发根腐、裙腐等进一步削弱树势,土壤酸化等也加速树势衰退。

  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采用干草覆盖或生草覆盖于树盘周围,厚度10厘米左右,与主干相距10厘米左右,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及平衡土壤温度。

  2.树冠滴水线以外浅耕,并树盘培土。或树冠滴水线以外中耕,将杂草翻埋入土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含氧量。

  3.滴水线外扩穴增施有机肥加复合肥,可加入生物菌肥。

  4.酸化的土壤,撒施生石灰中和酸性,改善土表板结状况,兼杀菌防虫。

  5.高温下,根系处于休眠状态,或根系出现沤根状态,严重的出现根系霉烂,吸收能力较弱,故采用叶面喷肥补救(注意浓度不要太高,太高易产生药害)。可用磷酸二氢钾、核苷酸、金穗大肥宝、尿素等,低浓度使用,宜在下午4点钟以后喷。同时根际淋施恶霉灵+复硝酚纳+鱼蛋白,促发新根,恢复吸收功能。

  6.挂果树喷布,均匀喷洒1-2%石灰水(避开高温时段)、盈燦植物遮阳剂等预防果实表面晒伤。加强巡园,密切注意物候期在病虫情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预防。

  夏季高温期注意农药使用安全谨防中毒,不超浓度超量使用防药害,不使用国家法律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和限制使用的农药防药物残留,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水产业

  (一)加强水质管理

  1.采取降温措施。加水是根本的降温措施,加深池水至2米以上(最好2.5米)。一是经常性加水,二是加水时间最好在清晨开始进行,三是每次加水不能超过池塘总量的20%,勿加水过满,以防雷暴雨时漫灌后跑鱼。其它措施包括设置遮阳网、抽低温水(井水)降温、机械搅动等。

  2.科学使用增氧机。打破分层水,保持昼夜水体溶解氧的稳定。水温越高,水体容易形成分层水,水体上下层对流交换差,严重时,底部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层的水温、溶氧及其它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加之水温高时,空气溶入水体中的饱和度本就越小。残饵粪便累积于底部,导致池塘底部往往氧债严重,生态条件很差,缺氧泛塘时有发生,损失巨大。根据池塘面积、载鱼量等合理常开增氧机,以促进上下水层的对流,降低表层水温,提高氧气的溶解率并将表层的高溶氧带到池塘底部。水位较浅的池塘如水深不足1.8米的池塘,增氧机打开的数量也不可过多,上下水层的交换效率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可能整体上提高池塘水温,池底有机质快速发酵后会引起“底热”等情况。同时打开过多的增氧机还可能导致池底泥沙上泛,透明度降低,水质浑浊,溶解氧进一步下降。

  3.加强改底。为避免高温期底部黑化、发臭、“底热”现象的发生需加大改底频次,通过生物(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与化学增氧改底产品(过氧化钙、高铁酸钾、过硫等)交替使用,优化池底环境,避免水质浑浊,特别是高温期暴雨前需重点强化改底。底质决定水质,净化了水底,水质才能真正稳定。

  4.注重调水。对于水质较清、水位较低的池塘,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培水,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豆绿色,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量多次,保持水质的稳定;若水体透明度低,池水混浊,及时在夜间换水。换水比较困难的池塘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促进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二)加强投饲管理

  常言夏季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旺季,投饲量大,一般日投喂饲料量为存塘鱼总量的3%~5%。但近期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水温较常年夏季更高、光线穿透力更强,鱼类应激反应更大,发生疾病风险加大。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32℃是鱼体内消化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上限。水温超过32℃,鱼体消化能力开始减弱,必须控料减料,水温超过35℃以上应停料。中央台天气预报我省这种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将持续,各类水生动物养殖水体日投饵量、日投喂次数和投喂时间等都要及时作出调整。如:常规鱼“草鲢鲫”养殖塘,日投饵配合饲料量应控制不超过存塘草鱼总量的1.8%。早5—6点投喂60%~70%,傍晚6点开始投喂剩下的30%~40%;如果早5—6点投喂的是青草,应保证不超过2个小时吃完,那么傍晚投喂配合饲料量上限是草鱼总量的0.9%。主养叉尾鮰或黄颡鱼或加州鲈等特种鱼养殖池,日投饵配合饲料量占存塘主养鱼总量的2%~3%,趁每天早5—6点水温还低时,投喂一次即可;对于虾蟹精养塘,水温已高,蜕壳已停止,保虾蟹成活下来为重,2天适量投喂一次以玉米、南瓜等为主的粗粮即可。

  以上是水温32℃~35℃投喂的参考数据,具体投饲量须根据当时当地的水温、水质状况、鱼类的摄食情况而定。天气闷热、雷雨之前不投,水色过浓少投并加注新水、调控水质。鱼类争食激烈正常投饵,摄食减少、争食不激烈减少投饵。病害治疗期间控制投饵量。饲料颗粒与鱼类大小相适合,饲料应新鲜,无霉变。

  (三)加强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业要安全度过持续高温天气,水和鱼,更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水质的调控,一手抓鱼体健康状况。要及早发现鱼病情况,抽查打样区域应在池塘下风处。平常养殖中,若是为了了解投料后鱼的生长状况,打样区域应在投饵区。养殖塘口重点要关注高温期甲壳类寄生虫(如锚头鳋、鱼鲺等)、消化道溃疡继发细菌性感染等疾病的流行性传播。

  甲壳类寄生虫如锚头鳋叮咬撕裂的伤口,消化道寄生虫(如黄鳝的椎体虫等)或者投喂不当、饵料适口性差导致的消化道溃疡都是致病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巡塘过程中发现鱼体寄生有锚头蚤、漂便及消化道溃疡等情况,都应及早处理。由于渔药使用技术和疾病防治方案均基于特定下的水质和鱼体疾病状况。对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用药量和使用方法都应进行调整。如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时可考虑分批使用,第一次使用总剂量的70%,1小时后使用剩下的30%,这样可较好的避免消杀药物对藻类的影响和鱼体对药物的强应激。平时应经常投喂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维生素等内服药物,排除鱼体内毒素,增强鱼体体质,降低水产养殖动物发病机率。

  (四)加强灾害防范

  加强巡塘,对水质、溶氧、摄食、发病等做全面细致的观察,是了解池塘状况的最好选择,极端高温天气每天24小时巡塘5次。

  排查用电安全隐患,特别注意排查增氧机是否漏电。高温天气是用电高峰期,线路老化可能出现电路烧毁的情况,养殖户应未雨绸缪,提前备好增氧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备好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

  投饵、施药、巡塘、排查用电隐患等都需在户外进行,开展以上工作时请做好防暑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四、畜牧业

  1.适当调整日粮配方,改变饲喂方式。畜禽采食量减少,应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浓度,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助消化(奶牛添加小苏打)、适口性好的青贮饲料、湿拌料以增强畜禽食欲,生猪喜欢新鲜多汁的甜食品,建议集中在早晚饲喂。

  2.保证水电正常,科学通风降温。水空调、湿帘要保持正常运行,对水箱采取遮阳、隔热措施,保证畜禽随时饮到清洁凉爽的饮水,以利于降低体温。可加维生素C、多维电解质、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药物,提高防暑降温效果。

  3.添加防暑降温药物,制作酵素调节养殖场菌群平衡。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柴胡、葛根、鱼腥草、板蓝根等防暑中草药,能有效缓解或减少不良反应。

  4.降低饲养密度,做好栏舍隔热工作。养殖场要及时转群,淘汰与出售畜禽,降低饲养密度;另外可在栏合上方或四周用遮阴网等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予以遍盖、加宽屋檐等,减少阳光以达到降温目的。

  5.做好紧急情况处理。如果发现畜禽出现中暑情况,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症状严重时应予治疗。


  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