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沙堆镇金门工业园区的江门三和管桩有限公司改造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从今年6月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是我区首个完成的“工改工”项目,吹响了沙堆镇乃至新会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号角。
走进江门三和管桩有限公司,银灰色标准化厂房映入眼帘,不时传出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轰鸣的声音。这里是上市公司三和管桩集团投资建设的一个全新的自动化生产基地,总投资超5亿元,占地面积约122亩,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拥有三条全自动化管桩生产线。
该生产基地的前身是容积率不足0.5的造船厂,已经闲置多年,土地利用率低。2019年,沙堆镇在全区率先探索试行“工改工”之路,引入江门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对园区内的造船厂进行“工改工”,全面提升土地的效益。“沙堆的这个地块原来是鸿达造船厂,它原有的码头岸线是预留的,有码头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原来这个厂是已经停产的,只有一栋厂房,它的地块利用率是非常低的,我们把厂房的利用率提高了数10倍。”江门三和管桩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林伟明向记者介绍道。
2020年11月,三和管桩“工改工”项目开始动工建设,历时1年多,一个容积率超2.0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拔地而起,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生产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销售网络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市场。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第一期A、B厂房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试生产阶段。第二期C厂房建设也准备完成,预计在8月底能够完工。全面投产之后,这个厂每天能生产管桩2万米以上,换算下来,一年产量是600万米,产值15亿元左右,税收5000至6000万元。”林伟明说。
据了解,金门工业园是沙堆镇的一个老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相对落后,园区内不少项目容积率偏低,而这些项目属于典型的低效用地。对此,沙堆镇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聚焦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的再开发,集中力量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释放产业新空间。目前,该园区内共有6个“工改工”项目,占地约344亩,其中,宏美针织印染公司自行拆除单层简易仓库,完成新建4层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
沙堆镇探索试行“工改工”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以“工改工”盘活低效用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区已全面打响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一批“工改工”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全区上下合力攻坚,坚定闯出一条更好更实、更具新会特色的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