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5770191042B/2022-00751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2-11-29
名称: 【侨都赋能 百年景堂】百年图书馆 书香溢满城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1-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侨都赋能 百年景堂】百年图书馆 书香溢满城

发布日期:2022-11-29  浏览次数:-

1_结果.jpg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年是新会景堂图书馆建馆100周年,一百年来她数易其名历经战火……为保存地方文化、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陪伴一代又一代新会人成长。作为新会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景堂图书馆以百年馆庆为契机,全力打造“百年景堂”阅读品牌,更好地构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坚持实施“侨都赋能”工程助力文化强区建设,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构建新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一座图书馆,点亮一座城。


新会景堂图书馆百年馆庆系列报道

  故事

  阅读成为新会盛极一时的文化活动

  1966年11月,由于受到“文革”影响,新会景堂图书馆正式由人民政府接办,第二年更名为“新会县图书馆”。

2_结果.jpg

▲2011年的景堂图书馆 冯耀华 摄

  原新会景堂图书馆馆员谭棠说:“那时候所有图书馆都是关闭状态,我们也一样,不开放图书借阅,只开放报纸阅览室。70年代初期,我们有馆员提议开放馆内阅览,大家商量过后就决定恢复闭架阅览。开放以后反响很好,三楼的阅览室每天都坐满了读者。闭架阅览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就恢复了外借服务。”

  20世纪70年代,图书馆频繁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开展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读者服务,并与展览馆(少年宫)合并,“新会县图书展览馆”成立,图书馆的原有业务照常进行。

  “当时有馆员发现我们的图书分类方法很耗时耗力,就主张改革。因为当时书的出版项已经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印了全国统一的分类号在后面,采编人员不用逐本去看书,再根据内容查分类,直接抄出版的分类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从1974年开始改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将馆藏图书重新进行改编。”谭棠说。

  在做好馆内业务的同时,景堂图书馆积极下沉基层开展服务。由馆员编制《基层图书馆业务知识》等分发到乡镇、工厂和学校的图书馆(室),根据需求借出不同类别的图书并且定期更换,为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发挥重要作用,阅读也成为了新会盛极一时的文化活动。

  原新会景堂图书馆馆员李卫红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农村和工厂开始读书活动,因为缺少图书,我们图书馆开始送书到农村和工厂,每一次送书下乡都是由两个管理员骑单车,一人载一车送下去。”


  传承

  完成由传统图书馆到

  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侨务政策得到落实。1979年1月,图书馆恢复了“景堂图书馆”的馆名,冯景堂铜像也安放回原位。冯秉芬先生得知后,4月份携家人回到家乡。

  谭棠介绍,冯秉芬先生当时回来非常高兴,说景堂图书馆办得不错,但是他觉得书那么多,地方太小了。所以1984年,他就主动提出捐资扩建图书馆。

3_结果.jpg

▲1988年,景堂图书馆扩建工程竣工。四层高的新楼馆舍与旧馆舍连通使用。

  1988年3月,图书馆新楼投入使用。新楼高四层,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与旧楼连通使用,总面积共5280平方米。整座图书馆功能齐全,设有报刊室、展览厅、自修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儿童室,增添了新的图书和设备,在馆舍、阅读环境上有了质的飞跃,完成了由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

4_结果.jpg

▲1988年,图书馆扩建工程新楼二楼的图书阅览室。

  原新会景堂图书馆馆员李卫红说:“新楼建成之后,我们开始开架借阅,在省内颇有名气,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和交流,而且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图书馆和全国文明图书馆的荣誉。读者量也是非常大,每天坐得很满,还开展了很多读者活动,那个年代很辉煌。”

5_结果.jpg

▲2014年的电子阅览业务 冯耀华 摄

  1992年12月8日,景堂图书馆开始采用电脑进行图书流通管理和采编工作,成为省内率先实现电脑管理的县级图书馆之一,进入全国先进图馆的管理行列。

6_结果.jpg

▲20世纪90年代采用电脑进行图书借还服务的图书出纳处。

  原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袁梅梅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末,图书馆界开始用电子化管理,我们当时找到了冯秉芬先生,他从香港买了二十几台IBM电脑给我们,全馆的人都来学习,办培训班,景堂图书馆开始电子化管理。”

  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谭红霞介绍,景堂图书馆一直以来很重视现代化技术的使用,为图书馆服务助力。2016年首先在少儿阅读这一块使用自助设备,得到了读者的很好的反馈。2017年年底,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下定决心要在全馆来做自助借还。2019年1月,实现了全馆自助借还的管理。


  发展

  把服务网点遍布整个新会

  进入21世纪,景堂图书馆的公益性进一步增强,2008年推出免工本费服务,2016年取消押金制度,让读者能够享受到完全免费的图书馆服务。

  2012年,新会杰出乡彦、荣誉市民霍宗杰先生出资装修原检察院办公大楼供新会景堂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总面积达到6510平方米。目前,图书馆各种厅室设置已经十分完善,馆内服务也日渐丰富,书刊阅览、图书外借、讲座、展览、培训、读者活动等应有尽有,其中“新会大众讲坛”邀请名家主讲本土优秀文化、社会热点话题等,成为新会人喜闻乐见的品牌项目;“爱心树”故事会、冈州古琴艺术公益培训班等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7_结果.jpg

▲景堂图书馆举办“爱心树”故事会 冯耀华 摄

8_结果.jpg

▲2017年“YUE”读活动现场

9_结果.jpg

▲2020年4月23日,粤鄂澳“共读半小时”活动,景堂图书馆作为新会分场活动策划者。

  同时,景堂图书馆还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延续老一辈景堂人推行馆外服务的初心。全力推进总分馆建设,依托“互联网+图书馆”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的图书馆县域总分馆,截至目前,景堂图书馆在全区共建有分馆11个,基层服务点233个。建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间,“粤书吧”2间,景堂图书室12间以及景堂图书角198个等新型阅读空间。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多措并举建立全民阅读体系。

10_结果.jpg

▲景堂·石涧故事图书室

  一百年来,景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已经从单纯的书刊借阅发展到包含纸本、数字资源一体化的服务,它从一颗小小的阅读种子,带着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不断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路上艰难而又辉煌。如今,作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和全国一级图书馆,它坐拥海量藏书,其中不乏珍贵古籍,还建立起古籍修复室,对于一个县区级图书馆来说,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11_结果.jpg

▲景堂图书馆的古籍藏书 冯耀华 摄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称赞,在全国县级华侨办的公共图书馆之中,景堂图书馆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创办人的初衷是一直没有改变,而且是越做越大的。新世纪以来,新会景堂图书馆在全国的县级图书馆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景堂图书馆馆长谭红霞说:“未来,我们将把景堂图书馆打造成为更加精品、更加有文化气息的空间,把服务网点遍布到整个新会区,连成一个很好的服务网络,努力提升我们的技术服务的手段,让阅读变得更加轻便。把我们的阅读推广队伍壮大起来,真正做到全民阅读,书香溢满城。”

  来源:新会侨报社

(来源:新心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