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1426一1484 ),字千之,先祖任宁国守御驻防新会,遂人新会籍。父鲁真亦是武官,戍守会城,博通经史,对鲁能影响甚深。明景泰五年(1454年)鲁能中进士,历任南京、北京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又出任广西参议。成化十四年(1478年)升任陕西右参政,十六年,先后升右布政、左布政,四年之内,四次升官。当时,潼关、陕西边界,屯戍十数万兵马,布政使署要负责供给军糈。而连年水旱成灾,筹饷很困难。鲁能任陕西右布政时,即深入实际,四出巡察,凡山川险要、屯堡要塞、兵马强弱、储粮数量,他均作考察。到他升任左布政,便创立会计室,调余补缺,量度远近分拨,处置得井井有条。结果,军粮不缺,民力得到休养生息。朝廷每年发下几十万两银籴米粮,鲁能革除弊制,严防贪占,估价分籴,民得实惠。
成化二十年(1484年),陕西大旱,禾苗枯萎,出现粮荒,有人食人的现象。鲁能协助赈灾官员,采取各种调剂、解救饥饿的措施,救活大量饥民,以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这时,他的父亲已经82岁,不能随去塞外,便着家人送回新会,自己只带一个仆从上任。他四出查访,勤政亲民,定出十条兴利除弊的制度颁布施行,受到军民拥护。但他上任3月,即接到父丧的讣告,回乡奔丧。因积劳成疾,回到会城便辞世,终年58岁
鲁能一生清廉自守,死后,仅存30两余银。奉旨祭葬。朝廷还命大学士为他撰写神道碑。后被人祀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