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新会 > 人文新会 > 新会名人
陈献章
来源:新会县志    发布日期:2024-03-15

         陈献章(1428一1500 ),字公甫,号石斋。别号江门渔父、碧玉老人等,出生于新会归德都都会乡。少年时随家迁往江门白沙村。后在江门白沙讲学,称白沙先生。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陈献章中第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1451年)会试又落第。后往江西临川拜吴与弼为师,接受伊洛之学、圣贤之道。半年归白沙村,筑春阳台,闭门读书,钻研理学,10年后设馆教学。

成化二年(1466年),接受学士钱溥的劝告。上京重入太学读书。国子监祭酒邢让试他的才学,命他和杨龟山《此日不可得》韵。他在诗中写出自己学圣贤书心得。邢让看后,惊为真儒复出,在朝中宣扬,因而名声大噪。公卿名士,多和他往来,甚至有些官员拜他为师。不久,国子监派他去吏部文选清吏司办理文案。因志趣不合,半年后南归,重操教学之业。

    成化五年(1469年),上京会试又没考中,南归后继续以讲学为业。他决心放弃科举,修筑小庐山书室,接纳四方前来求学的学生,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身传教,以德化人。

    成化十八年(1482年),经两广总督朱瑛和广东左布政彭韶先后推荐,55岁的陈献章,应皇帝招贤,上京听候任用。当听到吏部要他考试后才安排任职时,他拒绝前往应试,以治病侍母为由,上疏皇帝,请准回乡,获得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衔,回白沙重新讲学。他抱着“淑人心、正风俗、扶世教”的宗旨,教育弟子“持正义,爱黎民,轻富贵,安清贫”,向圣贤学习做人品格。

    白沙先生的学说,以自然为宗,以致虚为本,以静养为方法,以无欲为旨要。他主张“心即理也”,强调心性作用,重视主观能动性,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创立一套完整的心学学说,开创明代心学的先河。清初学者黄宗羲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见精微。”白沙先生提倡以明理、澄心、育人为核心的心学,上承莲溪,下启阳明,光大儒家,深深影响明、清两代,至今不衰。他创立的学派,后人称为岭南学派或江门学派。

陈献章不仅是一位教育家和哲学家,而且也是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清逸自然,重情性而严格律,且将哲理入诗,别有风格。他创制茅龙笔,以遒劲豪放,冠绝一代。

陈献章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初十日逝世,终年73岁。万历十三年(1585年)诏从祀孔庙,为广东学者享受这种殊荣的第一人。

    陈献章著有《白沙子全集》,是他死后由门人编辑而成的,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