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新会 > 人文新会 > 新会名人
梁思成
来源:新会县志    发布日期:2024-03-15

    梁思成(1901-1972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生于日本,曾在日本神户同文学校读书。1912年9月,随父母回国,先后在北京汇文学校、崇文高小及清华学堂肄业。1924年6月赴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攻读,于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次年经欧洲考察意、法、希腊等国建筑艺术返回北京。

    1928年8月,梁回到东北,受聘于沈阳大学,创办建筑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研究员、法式部主任,致力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到任后,组织调查组到荒山野岭寻找古建筑遗物。6年间,走遍华北十余省、百余县,对二千多处古迹遗存和文物进行勘测研究,获得重要成果:1933年在蓟县发现北宋双层木构建筑独乐寺观音阁;还有宋初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以及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铜观音。1937年初,他和夫人林徽因(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学家)到五台山,发现建于唐代的大佛光寺大殿木构建筑以及山西晋祠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举家南迁,由华北经华中到西南的昆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到各处调查勘探古崖墓和佛道教石窟摩崖雕刻。1939年再从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起,以便利用该所的图书资料研究古建筑。在中国营造学社停止野外调查后,他便专研古代专著《营造法式》。1942 年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历经两年多才完成。从1944年起,梁被任为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梁回北平,向清华大学校长建议增设建筑学院,首先开办建筑系,学校当局聘请他任建筑系主任。1946 年被派去美国考察,在美应耶鲁大学聘请讲授《中国艺术史》。1947 年2月,被推荐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4月,参加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作了《唐宋雕塑》与《建筑发展》两个学术报告,并获得该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之后,还出席该校举办的“体形环境学术会议”,获得城市建筑整体结构规模方面的知识,回国后建议把建筑系改为营建系,更好地培养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专门人才。1948年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顾问。他于1952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城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全国科协、科联委员会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他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政协副主席等。在具体工作中,他还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参加过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工作,对保护北京古文物建筑提出过很多建议,对保存团城和成贤街牌楼作出了贡献。1962年梁思成南下广西调查,还回到新会故乡茶坑村与乡亲团聚,在县城指导华侨大厦改建工程,对县里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回北京后,又接受为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设计,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努力。英国著名建筑学者李约瑟说他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极“左”势力迫害,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受批判,身心受到摧残。1972 年1月病逝,终年71岁。打倒“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并决定整理编辑出版他的著作。

    梁思成的主要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古建筑调查报告有《蓟县独乐寺山门考》、《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我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等17篇;另外,在报刊发表有90余篇文章。此外,用英文撰写发表在美国百科全书的有《中国建筑和艺术》等6篇。其生平著述被收入《梁思成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