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会发布 发布日期:2025-07-09
岭南盛夏,丹荔流霞。当“六六给荔节”的欢潮席卷南粤大地,这些穿越百年时光的古树,早已不再是岁月的静默旁观者,而是以独特的姿态与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在新会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6株百年荔枝古树傲然挺立,它们是镌刻着时光印记的“活化石”,承载着新会深厚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风土人情,宛如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这些古树分布于古井镇岭北村、大泽镇田金村、会城街道冲那村等地,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古井镇岭北村古荔枝树 今昔印象摄
走进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的古井镇岭北村,你会发现,这里种植着大面积的荔枝、火龙果等农作物,这里也是古井农业公园、沉香公园、云吞基地所在地,连片500多亩的稻田与绿树构成美丽的画卷。进入村庄,不远处便是背坑小学旧址(现在是村民日常运动休闲场所),三株结着累累硕果的古荔枝树“守护”在校门旁,一同“见证”岁月的变迁。岭北人对古荔枝树也爱护有加,通过村规民约或科普活动,向村民宣传古荔枝树的历史价值和生态意义,鼓励村民主动参与保护,让古荔枝树“老有所依”。
▲古井镇岭北村古荔枝树 今昔印象摄
古荔枝树所在的昔日校园,既是岭北村独树一帜的绿色生态资源,更镌刻着岭北村的文化记忆。岭北村通过发展荔枝种植产业(如槐枝、妃子笑等品种),将古荔保护融入现代农业经济脉络。每逢荔枝丰收时节,村民在采摘劳作与民俗体验中,深度感知古树承载的文化根脉,持续强化本土文化认同感。如今,阡陌交错的水稻田、硕果盈枝的古荔林与香气氤氲的云吞美食,构成了极具乡情韵味的特色产业矩阵,强势带动文旅经济蓬勃发展。这里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纷至沓来,或漫步荔林赏玩丹荔琼枝,或围坐林间细品甜蜜果肉,更不乏以苍劲古荔为背景的“打卡”人潮。每逢研学季,莘莘学子亦结伴而至,在古树年轮与农耕文明的对话中,让百年古荔文化在实践体验中薪火相传。
▲古井镇岭北村古荔枝树一角 陈小玲摄
大泽镇田金村是新会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老区村。抗战期间,田金村地下党员周达尚团结了原乡农会的青年积极分子,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武装抗日斗争,期间为掩护党员同志撤离,英勇牺牲。田金村还有很多为红色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而牺牲的无名烈士,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抗战和革命事业的胜利,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伟大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田金人开拓进取。在田金革命烈士纪念碑旁,两株逾百年树龄的古荔枝树像两位沉默的守护者,在岁月长河中与纪念碑默默相守,见证着当地的革命岁月。
▲大泽镇田金村古荔枝树 今昔印象摄
古荔枝树以皲裂的树皮为卷,将百年风雨拓印成岁月的碑刻;粗糙纹理间沉淀着台风过境时的折枝之痛,也藏着干旱季节里根系相挽的生之韧性。它们春深时共吐乳白花序,细碎芬芳漫过碑前石阶;盛夏里同结丹红荔果,珠串般的果实与碑顶红星遥相映照。繁茂枝叶在炎夏织就的浓荫里,总有些许光斑会落在纪念碑上,仿佛用自然的笔触为历史注脚。
▲大泽镇田金村古荔枝树 今昔印象摄
新会区将持续深耕古树荔枝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以生态基底为骨、文化脉络为魂、经济转化为翼,探索三栖协同的发展新径。立足地域特质,匠心打造“古树乡村游”,让古荔枝树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亮眼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