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9-03
龙旺村地处新会区崖门镇中心地段,2004年7月由原来的青龙自然村和旺冲自然村合并而成。该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永茂陈公祠、潮北碉楼、陈华钜故居、崖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4处全民族抗战时期的革命遗址,每一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新会儿女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见证。
坐落在龙旺村旺冲自然村爱心公园侧的永茂陈公祠是中共旺冲支部革命根据地旧址。1938年7月,共产党员陈华钜、李鸣夫妇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回到家乡,以设在永茂陈公祠里的图强小学为阵地,开辟抗日据点。
出生于旺冲村的陈华钜回乡后热心为群众谋福利,组织青年修整村庄道路,大搞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深受群众拥护,不久被选为乡长。陈华钜掌握了乡政权,更有利于动员、组织群众抗日。他经常组织青年在潮北碉楼聚会,讲述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全国抗战的形势以及延安的见闻,潮北碉楼成为进步青年的大本营。
1938年秋至1940年底,中共新会县委和中共江南区工委先后派巢健、吴新、梁和洲、陈锦元、黄芬等到旺冲加强领导。他们通过举办党员对象训练班,发展党员;禁止烟赌,惩办土豪劣绅;组织军事训练,健全抗日模范自卫队,把旺冲建设成党在新会古兜山区的主要活动据点。
1939年5月,旺冲的党组织由党小组转为党支部,陈华钜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带领下,先后成立了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日自卫队和旺冲妇女抗敌后援会。旺冲青年抗日先锋队队址设在潮北碉楼。
1940年,陈华钜、李鸣夫妇组织优秀中共党员干部,在永茂陈公祠召开座谈会,研讨工作,建立抗日民主乡政权,团结各方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此外,陈华钜还在家里设立地下交通站,解决来往同志的食宿问题。
1940年春,日伪军频频向古井、崖西等地侵犯。旺冲党支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同日伪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在该乡的猪乸山上盖了多座草棚作为群众疏散、荫蔽休息的地方,每逢探听到日伪军来犯的消息,旺冲妇女会便组织老、弱、妇、孺上山,抗日自卫队和青壮年农民留在村里作好打仗的准备。
4月初,旺冲乡党支部接到抗击日伪军侵犯崖西的通知后,立即召开抗日自卫队骨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4月12日上午,日伪军200余人分乘10余艘橡皮艇沿银洲湖东岸进犯崖西。驻守凤山的“挺三”一部50余人,稍作抵抗便撤出战场。日伪军占领凤山制高点后,分兵进入黄冲冲口,在渔民村登陆。陈华钜等组织抗日模范自卫队,由军事干部黄芬率领,上前线抗敌。当时进驻黄冲乡的“动委会”直属工作团第五队队长、共产党员樊明迅速动员该乡自卫队前往支援,在黄冲乡隐蔽活动的共产党员黄志明也发动青云里、文兰里的群众武装前往助战。敌人见势不妙,狼狈败退。日伪军败走时,把渔民村房子烧光,停泊在冲口的200余艘大小船只亦被烧毁。
旺冲抗日保乡斗争的胜利,受到中共江南区工委表扬,国民党新会县政府传令嘉奖。先辈救亡图存的英勇事迹,一直被龙旺人代代传承。
崖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于凤山之上,刻有崖门镇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陈华钜、陈礼泉、陈北长、钟社连、陈追葳、陈巧许等6位革命烈士的姓名和事迹。庄严的纪念碑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如今,龙旺村已经成为了崖门镇的一张名片,先后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广东省卫生村”“江门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江门市红色美丽侨村”等荣誉称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