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4-09-30
中国传统端午节全国各地的龙舟竞渡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作为“广东省传统龙舟特色区” 的江门市新会区,更是万人空巷,处处赛龙夺锦逞英豪,劈波斩浪竞风流。
新会区位处珠三角水网地带,是龙舟之乡,利用端午节期间赛龙夺锦是一年一度的群众性体育盛事。全区各地锣鼓喧天闹乡间,赛龙夺锦勇争先。旅外乡亲也喜欢组团回乡参加盛会,内外乡亲喜双逢,娱乐升平满侨乡。
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它以龙的文化为精神内核,以龙舟运动为载体,以竞渡为表现形式,经历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运动。生动体现了中华儿女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和永不言败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回过头来感受一下侨乡新会独特的龙舟文化和令人铭记于心的龙舟岁月。
今年6月5日,广东省第六届传统龙舟“大有杯”争霸赛正式打响,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龙舟劲旅齐聚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牛勒村,一同在水上赛场上演“龙舟争霸”视听盛宴。大泽龙舟竞渡是新会龙舟文化的代表,大泽镇被授予江门龙舟之乡称号,牛勒村被授予江门体育特色村(龙舟)称号,大泽镇还曾连续成功承办了五届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大泽龙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本地一项重要的省级体育盛事。比赛号角响起,鼓声震天,15支龙舟代表队的运动员意气风发、奋勇争先,斑斓的龙舟如离弦之箭,迎着风雨劈波斩浪,在河面上留下一道道波痕。每一次转折往返,运动员们听号令整齐划一地转身,继而用力划桨,加速前进,两岸群众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鼓声、水声、呐喊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乐章。当天,尽管“龙舟水”持续,但始终浇灭不了群众的观赛热情,河道两岸汇聚上万名观众观赛,时而紧张呐喊,时而激动欢呼。
2016年至今,连续六届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都在大泽镇举行,这是对新会体育赛事举办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肯定。新会区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旅游”“竞渡”等活动相结合,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之韵赋能乡村振兴;并发扬踏浪争先、勇立潮头的龙舟精神,聚焦新会“千亿GDP强区”,在百舸争流的高质量发展中全速前进,以实际行动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2012年国庆节,秋高气爽,上午8时不到,圭峰山顶的绿护屏天鹅湖畔早已人流如织、万头攒动、群情兴奋。这里将举行“新会区第十一届圭峰山‘万胜杯’龙舟赛”。12支来自新会及周边市、区的龙舟队健儿在秀丽平静的圭峰山顶天鹅湖二级库上翻波逐浪奋勇争先,先后展开激烈的竞渡。近2万名来自我区各镇(街)群众和港澳海外乡亲,以及各地游客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动人情景,为新会的文明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亮丽色彩!
过去,新会当地有段颇为流行的歇后咒语:“圭峰山顶扒龙船,崖门海底放纸鸢(风筝),不可能!”到了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潮,敢想敢干实干的新会人民创新性地叫响了“稻田变谷仓,荒山变果园,河涌变鱼塘,农村变花园”的“四变”豪言壮语和要打破咒语实现“圭峰山顶扒龙船”的美好愿景。为此,新会大兴水利建设。移山筑坝,把绿护屏上六个小湖并蓄,修成了两库连体的天鹅湖,为圭峰山顶扒龙船创造了水体条件。
如今,经过圭峰山上数十年的增景添美,600多年前明代大儒陈白沙曾读书创制茅龙笔的绿护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巨变,新会人民“圭峰山项扒龙船”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这次龙舟赛把景区旅游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新会人民的一次重大创举,将传诵了半个多世纪的“圭峰山顶扒龙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新会人民勤劳勇敢、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及创新求变的进取精神有了新的诠释、新的内涵。
2014年6月1日,由江门市、新会区荣誉市民,新会区政协名誉主席,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世文以企业冠名赞助的新会区“万胜杯”龙舟赛,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的玉湖隆重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此届龙舟赛除了新会本地的龙舟队外,还有来自珠三角兄弟市、区的龙舟劲旅参加。10时30分,龙舟比赛正式开始,蓄势已久的龙舟,如箭出弦,劈波逐浪,奋勇向前。龙舟手划一的动作、激越的鼓点掀起现场观众一浪又一浪欢呼声、加油声。9支龙舟劲旅施展浑身解数,终于决出冠、亚、季军。罗世文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他原是越南归侨,后定居香港。他于1990年来到新会投资、生活三十年。罗世文先生投资兴办的江门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新会圭峰山下。圭峰山是岭南名山,30年来,罗世文先生一直积极投身到圭峰山的旅游文化建设。为弘扬当地传统习俗,他连续18年赞助举办新会区“万胜杯”龙舟赛活动。他说,龙舟竞渡,不仅是万众同乐的娱乐体育盛事,更是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现在能够目睹赛场,现场感受到新会人民敢想敢搏、奋发争先的魄力,他深感荣幸和自豪!
2023年6月9日晚,旅加拿大乡亲、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廖长亮荣获“新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成为“大泽赛龙舟”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廖长亮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人,对龙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他老家是在新会大泽水乡---牛勒,爷爷年轻时就喜欢龙舟,木匠出身的爷爷还亲自做了两支龙舟棹,伴随他龙腾斩浪。至今这两支龙舟棹还珍藏在廖氏家中。廖长亮的父亲廖华照先生对龙舟的热爱更是“狂热”,他对龙舟事业的痴迷被大家称为“龙舟教父”,他历年来一直是新会龙舟协会会长,更连任多届广东省龙舟协会副会长。在父亲的影响下,廖长亮从小便跟着父亲看龙舟,划龙舟。按照廖长亮自己的说法,他对龙舟是“深入骨髓”的热爱,并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父亲的“衣钵”。2007年,廖长亮来到温哥华从事中加商贸。每逢端午将近,无论多忙,廖长亮一家都会放下工作,从海外赶回家乡参与龙舟盛事。但这仍然不能缓解廖氏家族浓厚的思乡之情,他们想念新会,想念潭江的龙舟。前些年,廖长亮与父亲以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的名义成立了泓达堂龙舟队,并建立了泓达堂龙舟俱乐部,在潭江岸边打造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泓达堂龙舟队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目标,致力于传承和促进传统龙舟体育文化发展,培养龙舟体育人才。廖长亮亲自下艇操棹逐浪,带领团队勇立潮头,多次代表新会外出参赛并屡获殊荣,充分弘扬“团结拼搏,力争上游,永不言败”的龙舟精神。其中,最让廖长亮骄傲的是代表国家参加在云南滇池2017年国际龙舟联合会第十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200米、500米、1000米、2000米四个项目的冠军,实现大满贯,打破了欧美长期统治中长距离的霸主地位,为祖国争光。
2023年,廖长亮带队参加阔别三年的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比赛,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就获得了精英公开组100米、200米、500米三项冠军,斩获首站三金。今年6月8—10日,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举行,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出征参赛,征战精英公开组100米、200米和500米直道赛三个项目。捷报频传,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勇夺精英公开组100米、200米和500米直道赛三项冠军,蝉联三项赛事大满贯,以汗水赢得荣耀,以实力书写辉煌篇章。6月15日至16日,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参加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的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分别在国际混合锦标赛500米比赛和国际混合金杯赛500米比赛中均夺得亚军,勇夺2枚银牌。
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旅居海外的乡亲们也都会趁着这个大好良机,解渴“乡愁”,组团或一家大小回到家乡,扒龙舟、包粽子、吃龙舟饭……尽情享受着家乡的端午情怀。2019年6月1日下午,新会环球青年协会海外会员在会长利承武带领下,来到双水镇田心村开展“龙舟情·家乡味”文化活动。这次活动分三项内容:一是扶贫助困,奉献爱心;二是亲手包粽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三是扒龙舟,体验-场团结奋斗、赛龙夺锦的豪情。会员们通过参加活动,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决心传承和发扬中华悠久的传统美德,为新会侨乡的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水库村,在端午节这天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民包粽子竞赛活动。活动在万亩水库餐厅举行,整场活动持续了3个多小时,全程笑声不断,热闹非凡。一个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粽子,在经过水库村乡民热情的创作后,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有重量达3斤一个的巨型粽,也有长得像糖果的创意粽,有精致美观的“开平粽”,也有其他地区风格的长条粽、三角粽、扁平粽等。纵使粽子形状千万变,用的却都是五邑地区常见的“同心”馅:咸蛋黄、五花肉、绿豆、红蓝叶。本次包粽子活动的主题是“万‘粽 ’一心,共建故乡”,发起人是出生于此地的旅居澳门乡亲谭云祥先生,为了回报家乡,他于2018年回乡投资了锦绣万亩旅游项目。
同年6月7日,司前镇侨联利用传统节日,邀请海外华侨卡塔尔华侨协会会长李建明先生以及香港、澳门同胞一共60多人回乡观看司前镇第六届龙舟文化节活动。该镇热情接待每一位海外同胞,做到贴心服务,并希望海外乡亲们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会员回家乡,增进两地同胞友谊,加强两地合作、促进两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在观看龙舟竞渡中,澳门司前同乡会理事长张伟鸿先生笑着说:“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都要大饱眼福,也希望司前镇澳门第二、三代的年轻人要记得家乡的老传统,老风俗,保持与家乡的联系,积极为家乡多做贡献”。最后他还代表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向司前镇龙舟协会捐赠了10000元用于支持龙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