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nam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新会 > 新会简介
新会简介
来源:新会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4-09

新会区,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濒临南海,毗邻港澳 ,全区土地面积1354.71平方千米  ,2021年常住人口91.5万人 [83]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21年,新会区全区生产总值896.14亿元,同比增长8.9%   。在2021年全国百强区榜单中排行第45位。

新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维新领袖梁启超出自新会,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有“海滨邹鲁”之称。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新会文物古迹极多,有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有隋朝的古塔,唐朝的官冲窑址,宋朝的孔庙,宋元厓山海战遗址和崖山祠,明清的古塔,古炮台,新会书院及新会学宫,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4A级景区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古兜温泉度假村,和紫云观、玉湖、银湖湾等。

【地质、地貌】 新会区地表显露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587.9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43.4%。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回的岩浆岩。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不大发育,有新会背斜、睦洲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三、四期岩体中,其中北西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由新会区睦洲镇、大鳌镇往东南延至珠海市斗门区,往西北延至鹤山市、四会市,长度大于170千米。

新会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面积4.9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36.4%,有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中南、中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6.31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46.6%,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平原。全区水域面积2.31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7.1%。

【河流】   新会区河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西江、潭江两大干流穿境而过,区内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潭江支流有下沙河,集水面积50—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天湖水、甜水坑,集水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址山河、沙冲河、田金河、天等河、水东河、古井冲、沙堆冲、横水坑、古兜冲等9条。

西江水系分出众多支流,由北向南流经全境,主要干支流有西江、江门河、虎坑河、劳劳溪、荷麻溪5条,其中西江从大鳌镇百顷头起,经大鳌镇大鳌尾出境,境内河段长20千米,平均河宽620米,集水面积30.2平方千米。

潭江属珠江三角洲水系一级支流,经罗坑镇升平村入境,横贯区境中西部,到双水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境内河段长63.7千米,平均河宽960米,集水面积1280平方千米,流经罗坑镇、司前镇、大泽镇、双水镇、会城街道、三江镇、古井镇、崖门镇等地。其中会城街道溟祖咀到崖门口一段叫银洲湖,亦称崖门水道,是珠江支流西江、潭江汇集而成的水道,全长35.1千米,宽1.5—2千米。

【气候】   新会,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历年(历年平均值统计区间为1981—2010年,下同)年均气温22.4℃,最暖(极端值统计区间为1957—2020年,下同)为2015年,年均气温23.8℃;最冷为1984年,年均气温21.1℃。一年中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2004年7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0.1℃,出现在1963年1月16日。历年年均降水量1808.3毫米,最多为1965年,年降水量2826.9毫米;最少为1977年,只有1129.7毫米。降水量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主;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历年年均日照时数1734.1小时,其中1963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97.5小时;最少是2006年,仅有1459.1小时。新会区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冻害的侵袭。

【土壤资源】  新会区土壤偏酸,土质肥沃和偏黏,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岗岩成土母质、沙质

新会区,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濒临南海,毗邻港澳 ,全区土地面积1362.06平方千米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新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维新领袖梁启超出自新会,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有“海滨邹鲁”之称。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新会文物古迹极多,有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有隋朝的古塔,唐朝的官冲窑址,宋朝的孔庙,宋元厓山海战遗址和崖山祠,明清的古塔,古炮台,新会书院及新会学宫,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4A级景区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古兜温泉度假村,和紫云观、玉湖、银湖湾等。

【地质、地貌】 新会区地表显露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587.9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43.4%。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回的岩浆岩。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不大发育,有新会背斜、睦洲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三、四期岩体中,其中北西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由新会区睦洲镇、大鳌镇往东南延至珠海市斗门区,往西北延至鹤山市、四会市,长度大于170千米。

新会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面积4.9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36.4%,有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中南、中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6.31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46.6%,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平原。全区水域面积2.31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7.1%。

【河流】   新会区河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西江、潭江两大干流穿境而过,区内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潭江支流有下沙河,集水面积50—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天湖水、甜水坑,集水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址山河、沙冲河、田金河、天等河、水东河、古井冲、沙堆冲、横水坑、古兜冲等9条。

西江水系分出众多支流,由北向南流经全境,主要干支流有西江、江门河、虎坑河、劳劳溪、荷麻溪5条,其中西江从大鳌镇百顷头起,经大鳌镇大鳌尾出境,境内河段长20千米,平均河宽620米,集水面积30.2平方千米。

潭江属珠江三角洲水系一级支流,经罗坑镇升平村入境,横贯区境中西部,到双水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境内河段长63.7千米,平均河宽960米,集水面积1280平方千米,流经罗坑镇、司前镇、大泽镇、双水镇、会城街道、三江镇、古井镇、崖门镇等地。其中会城街道溟祖咀到崖门口一段叫银洲湖,亦称崖门水道,是珠江支流西江、潭江汇集而成的水道,全长35.1千米,宽1.5—2千米。

【气候】   新会,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历年(历年平均值统计区间为1981—2010年,下同)年均气温22.4℃,最暖(极端值统计区间为1957—2020年,下同)为2015年,年均气温23.8℃;最冷为1984年,年均气温21.1℃。一年中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2004年7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0.1℃,出现在1963年1月16日。历年年均降水量1808.3毫米,最多为1965年,年降水量2826.9毫米;最少为1977年,只有1129.7毫米。降水量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主;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历年年均日照时数1734.1小时,其中1963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97.5小时;最少是2006年,仅有1459.1小时。新会区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冻害的侵袭。

【土壤资源】  新会区土壤偏酸,土质肥沃和偏黏,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岗岩成土母质、沙质岩成土母质。海涂草滩多分布于潭江河道和崖门口外海滩,是农田耕地的后备资源。

【矿产资源】  新会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钨、独居石、褐钇钶矿等有色金属和稀土金属、玻璃砂、建筑用岗岩、泥炭、铸型用砂、高岭土(陶瓷土)等非金属矿产。

【水资源】 新会区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境内径流及过境径流。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037毫米,地面径流总量15.0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2.52亿立方米。枯水年地面径流总量9.8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1.44亿立方米。过境径流总量,枯水年西江为956亿立方米,潭江为37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淡水资源(补给量)为每日75.77万立方米,折算全年为2.76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即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在开采期间水位、水量和水质都合乎要求)为每日7.95万立方米,折算全年为0.2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3万千瓦,其中1.7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古兜山、牛牯岭、圭峰山等地区,其余为潮汐能。

【植物资源】新会区野生植物有1000多种,按开发利用价值可分为野生木本植物(200多种)、淀粉植物(20多种)、水果植物(20多种)、油料植物(20多种)、药用植物(335种)、观赏植物(约60种)6类,属国家保护树种有银杏、水松、桫椤等10多种,多产于古兜山。

【动物资源】  新会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鸟、兽、虫、鱼4类,其中以鱼类水产品为大宗,鸟类有夜鹭、麻雀、野鸭等70种,兽类有穿山甲、水獭、果子狸等10多种,虫类有蜂、蝶、蛇等数十种,其中毒蛇种类较多。鱼类种类多、分布广,除鲩、鲮、鲤等淡水鱼外,近海沿岸有鲳、鲂、银鱼等鱼类数十种。还有龟、蛙等两栖类动物,螺、蚬等软体动物,虾、蟹等节肢动物,禾虫等环节动物。

【海洋资源】  新会区海域东起虎跳门江门与珠海的海域分界线、西南至银湖湾与台山海域分界线、北至银洲湖与南坦海交界(即新会货运港对出海域),范围包括银洲湖、虎跳门北岸及黄茅海湾顶西岸银湖湾附近海域。沿海镇(街、区)包括双水、崖门、三江、古井、沙堆镇和会城街道、银湖湾滨海新区。大陆海岸线长87.56千米,海域面积94.5平方千米。海岛有沙仔岛和赤鼻岛,银洲湖三江口附近的沙仔岛(有居民岛),面积1.1平方千米;崖门口附近的赤鼻岛(无居民岛),面积0.03平方千米(赤鼻岛权属有争议,目前由广东省直管)。

【建置沿革】  据新会区会城街 道都会村罗山咀贝丘遗址的考古发现,今新会地,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人类聚居。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在今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今新会地设行政区(置县),自此始。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新夷县,属广州南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割南海、新宁两郡地立新会郡,郡治盆允,辖6个县。“新会”,以新建6县会合成郡而得名,从此沿用。元嘉十二年(435年),新会郡辖县增至12个,郡境“北枕皂幕,南迄溟海,西起恩平之得行都,东包香山之古镇黄梁”,即含今江门市区、台山、斗门全境及珠海、中山、顺德、开平、恩平、鹤山的部分地方,面积8000多平方千米。

隋文帝开皇十年 (590 年),撤新会郡置封州,辖新会、义宁、封乐、封平4县。新会由郡建置改为县建置,自此始。次年,封州改名允州。开皇十三年(593 年),允州改称冈州。大业元年 (605 年),撤冈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冈州,辖新会、封平、封乐、义宁4个县。贞观十三年(639年),撤冈州,同年复置冈州,州治在今会城,故新会又称冈州,会城又名冈城。天宝元年(742年),改冈州为义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冈州,辖新会、义宁2个县。贞元末年,撤冈州,新会县改属广州。冈州建置长达二百一十二年,间有撤复。

五代十国,南汉把广州改为兴王府,新会、义宁县属兴王府。

宋朝,新会县属广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义宁县并入新会县。开宝六年(973年),复置义宁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划新会县东南濒海地区的黄梁都、乾务、古镇及东莞、番禺、南海部分县地置香山县(今中山市)。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太傅张世杰奉宋少帝昺移驻新会崖山,建行宫,升广州为翔龙府,当时新会县属翔龙府。

新元朝,新会县属广州路。明、清,新会县属广州府。明景泰三年(1452年),划新会县东北地区的白藤堡(后划回)与南海县的大良堡等地置顺德县(今顺德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划新会县西部地区的常德乡得行都(部分属地)与新兴、阳江两县部分县地复置恩平县(今恩平市);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划新会县西南地区的得行都(部分属地)、文章都等5都56图建新宁县(今台山市)。清顺治六年(1649年),划新会县西部的平康、得行(部分属地)、登名、古博4都与新兴、恩平两县部分县地置开平县(今开平市);清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西北地区的遵名、新化、古劳3都与开平县部分县地置鹤山县(今鹤山市)。

民国元年(1912年),新会县属广州府,民国2年,属广阳绥靖处,民国3年,属粤海道,民国9年,属广东省中区委员公署,民国14年起,先后属西江善后委员公署、督办委员公署、第四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4月至9月,属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底,新会解放,属粤中专区(行署),1952年5月,属粤中行政区 (粤中行署),1956年2月起,先后属佛山、江门、肇庆专区,1963年6月,属佛山专区。

1965年8月,划县地上横、西安2公社和大沙农场、竹银林场及中山县部分县地置斗门县(今斗门区)。

1977年9月,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所属潮连片6个大队划归江门市。

1983年6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新会县属江门市。

1992年10月8日,撤县设市(县级市),归省政府直辖,委托江门市代管。至此,新会县的建置长达1402年。

1994年2月,礼乐镇划归江门市城区。

2002年6月22日,新会撤市设区,属江门市,区治会城镇,同时划出棠下、荷塘、杜阮3个镇归江门市蓬江区,至年底,新会区辖会城、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11个镇。

2005年2月,会城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截至2023年,新会区有圭峰区管委会(会城街道办)及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11个镇(街),社区和行政村共236个(社区37个、行政村199个)。

【语言】   新会方言是汉语方言,属粤方言四邑片的一种,与广州话基本相通。新会方言以会城话为代表,全区流行会城话的有会城、三江、大泽、双水、罗坑、古井、沙堆等镇(街)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56万人。区内部分地区还流行司前话、沙田区话、客家话等方言。区内广播、电视等领域通用普通话和广州话。

【经济发展】 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10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0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511.2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27.89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6亿元,增长10.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71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60亿元,增长1.6%。全区进出口总额381.6亿元,同比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5.5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4166元,增长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355 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21元,增长7.3%。位居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