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新会 > 旅游景点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4-09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1) 拷贝.jpg

  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南宋和元朝最后一场海战的发生地。700多年前,宋元两军在这里上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历时23天,最后南宋朝廷全军覆灭,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昺和杨太后及众文武大臣和军民或战死、或蹈海殉国、或逃亡,崖门水面浮尸遍海。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朝代更迭,见证了南宋的灭亡,见证了开创中国由少数族裔为皇帝统治全国的元朝的兴起。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拥有全国“五个之最”:全国最具规模的古海战文化旅游区、全国最大的仿古战船标志建筑、全世界最巨型的铁锚、全国目前最大的玉玺、全国最大的“慈”字石碑。此外,还有全广东省最长的书法诗碑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崖门怀古之旅。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区(2) 拷贝.jpg


  【入口】  这座巨大的仿古战船外型的建筑物,就是崖门古战场文化旅游区的入口。这艘仿宋战船打破传统,以钢筋水泥为骨,以枕木为饰面全部覆盖船身,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陆上钢筋水泥战舰。船头地面上放置着一对巨型的铁锚。这一对铁锚的重量达到1.8万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铁锚。我们将这一对巨锚翻新后放置在景区的入口广场上,取其意境,象征“锚定终生相厮守”的坚贞爱情。

  【浩气广场】  在广场入口处有一对威武的守护神兽石雕,周围还有近百棵参天的英雄树,象征着崖海大战的民族英雄浩气长存于崖门天地间,所以,它也称“英雄广场”。围绕在广场四周的,是6条8米高、直径1.2米的斗拱图腾石柱,石柱顶部各有一条像鱼一样的动物。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龙生九子的最后一子,叫鸱吻龙,传说它是雨神座下的神物,不但能灭火,还能保祐周边风调雨顺,游人身体安康。在宋代的建筑中,鸱吻龙常被安置在屋脊的两头,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消灾灭火。

  广场中央是一个以海浪涌托起的巨型龙顶传国玉玺雕塑。这是全国最大的传国玉玺雕塑,它用红翡玉石砌成的,呈淡红色,高5米,边长各3米。原本玉玺是碧绿色的,但经过700多年的海水洗涤,渗透着崖海烈士的碧血丹心,玉玺已经由碧绿色变成淡红色。

  而这边这一组群雕的主题是“崖门祭玺”,源自陈白沙崖门祭玺的神奇传说,并充分彰显了南宋20万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在“崖门祭玺”的雕塑后面,还有一块象征着皇权的“九龙浮雕壁”。壁上的九条龙栩栩如生,象征着南宋皇朝的龙气萦绕在这里。

  【崖海诗墙】 它由三块汉白玉石碑组成,总长达20多米,上面选刻了三首历代知名人士来崖门凭吊时写下的诗歌。

  左侧第一块是田汉的诗歌《崖门怀古》。“云低岭暗水苍茫,此是崖门古战场。帆影依稀张鹄鹞,涛声仿佛斗豺狼。艰难未就中兴计,慷慨犹增百代光。二十万人齐殉国,崖门今日有余香。”它书写了崖海大战的激烈,以及二十万人殉国的悲壮场面,表现了崖海大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右侧的一块汉白玉雕刻的是毛泽东主席书法手迹《过零丁洋》。“辛苦艰难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浪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传诵千古的诗歌,是被元兵俘押至崖海的文天祥,凛然拒绝劝降后挥笔写下的。大家可能会发现,碑刻的诗歌跟历史流传下来的版本不一样。历史版本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1958年周总理视察崖山后,回京跟毛主席提起崖山祠时,毛主席一时兴起,凭记忆写下的《过零丁洋》诗篇,可见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诗歌。

  【崖山祠】  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物,就是著名的崖山祠。在进入崖山祠之前,我们先来到的这个地方叫正气广场。广场的四个角各有一个神兽,分别为东方(左)青龙、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后)玄武。因为崖山祠的故址是南宋行宫,是皇帝曾经居住的宫殿,所以崖山祠内的慈元庙又叫“国母殿”,其后座是“寝宫”,这样的设置显现了崖山祠的皇家气派——皇者居中,统率四方。因此,崖山祠是一个集祠、庙、殿、宫于一体,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穿过古朴的崖山祠牌坊就是崖山祠。牌坊后面立有两个鼎。鼎在古代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历来,人们把定都和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在崖山祠铸鼎,是因为大宋皇朝的皇气曾萦绕于此。

  崖山祠正门的匾额,上面写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崖山祠”,这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这里原本叫崖山祠庙,在崖山诗碑廊内还保存有明代题写的木刻牌匾“崖山祠庙”。 直到20世纪90年代,杨尚昆主席来这里参观后,认为祠是祠,庙是庙,不能混为一谈,就挥笔题写了这三个苍劲的大字“崖山祠”。于是,这里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崖山祠。

  【义士祠】  义士祠原名忠义坛,始建于1543年,用来纪念那些在崖门海战中牺牲的10多万大宋军民。祠前的这个亭,原称斋宿亭,是乡民们到义士祠拜祭前斋戒住宿的地方,亭内的石碑上刻着的就是当年人们祭祀义士祠的祭词。现在改称为余香亭,取自田汉的《崖门怀古》诗句“二十万人齐殉国,崖门今日有余香”。义士祠正中有20世纪50年代雕刻的浮雕“义士勤王图”,系统形象地表达了义士们千里奔随、出生入死、慷慨赴难的英雄事迹。现在的义士祠,陈列着出土的宋代陶瓷、17支古兵器,以及一些古铜钱。这些宋代铜钱是1994年在新会会城振兴三路出土的,重达2吨。专家们估计,那是南宋朝廷逃亡到新会时埋在地底下的,可能是用来作“坚壁清野”之用。其实,在崖门一带水域还遗留有大量的沉船、兵器和文物等,用现代科技探测仪器还探测到有船的阴影,可惜现阶段技术有限,暂时还无法打捞出来。

  【慈元庙】  慈元庙又名“全节庙”,民间俗称“国母殿”,是用来祭祀为国尽节的杨太后。慈元庙本来是杨太后和小皇帝及众大臣临朝议政的地方,其后还有寝宫,在崖海大战时被元兵所毁。1491年,陈白沙提议在行宫故址上重建慈元庙,到了1943年被日寇夷为平地。现今的慈元殿是195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寻获原来的残垣墙脚重建的,后来又经过几次重修。

  【大忠祠】 慈元庙的右侧是大忠祠。祠前的这个亭叫“天地正气亭”,因文天祥的千古名作《正气歌》而得名,亭内的石碑上刻着人们祭祀大忠祠的祭词。大忠祠用来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祠内正中还立有他们三人的塑像,中间的是文天祥,左边的是张世杰,右边的是陆秀夫。改名“大忠”,是为了纪念他们三人对南宋的大忠大勇以及英勇抗战、至死不降、以身殉国的大无畏精神。

  【寝宫】  这里是太后教子的组雕,栩栩如生地表达出崖山行宫时期的勤政。相传在崖山行宫时期,丞相陆秀夫每天下朝后都会来到这里,教授小皇帝治国经世之道。寝宫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偏殿,左边是寝室,右边是书房。这里重现了赵氏皇宫生活的情景。只是,里面的陈设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在寝宫和望崖楼之间的照壁上刻着一个直径3.6米的“慈”字石碑。这是现在全国最大的“慈”字石碑。据说,要是谁能摸到慈字的最顶端,就会父慈子孝,家庭和睦。

  【望崖楼】  望崖楼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望崖亭”。 当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派员清理慈元殿和崖山祠遗址时,在瓦砾堆中寻回包括“慈元庙碑”在内的12块珍贵历史名碑,惊喜之余,利用发掘到的残旧柱石,在崖山祠的山坡顶上搭建了碑亭,用以安放12块古碑,因其亭顶酷似倒扣的钵头,所以当地人俗称此亭为“钵头亭”。1958年,周恩来总理、董必武、郭沫若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新会县,曾专程在崖山碑亭内观赏古碑和俯瞰宋元崖门海战古战场。自此,此亭定名为望崖亭。1993年,人们把望崖亭扩建成现在的望崖楼,当时的广东省省长、知名书法家欧初题写了楼名。